
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中国人历来讲究食与器的精美搭配,酒这种液体出现后,当然也要配以专门的器皿来盛装和饮用。久而久之,酒器便自然成为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历代的酒器做工考究,明目、形制及花式多种多样。按材质分,有陶制、青铜制、瓷制、玉制及金银制等;按照用途分,又分为盛酒之器、温酒之器和饮酒之器。盛酒之器,是指用来盛酒备饮的容器,有尊、壶、觚、、瓮、瓿、彝等;温酒之器有懈B,这两样器物常常兼备温酒与盛酒的两项功用;饮酒之器主要有爵、觥、觯、角、杯等,对使用者的身份有严格讲究,《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识器--
酒是中国历代文人的心头好,是诸多不朽风流诗文的催发剂,而酒器作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便也成为古代诗文里的常客。今天我们不妨一边读诗,一边识酒器。
“朋酒斯乡,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兕觥(sì gōng),商周众多酒器中造型很特殊的一种盛酒、饮酒器,盛行于商代、西周前期。腹大多为椭圆,圜足或四足,有盖带角兽头形。兕觥初用木头后用兕角、犀牛角、玉、陶等制作。因角质的觥易腐烂,不易保存,至今所见的兕觥都是青铜铸造。

清 碧玉仿古觥 故宫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尊,今作樽,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常饰有动物形象,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

北朝 青釉莲花尊 故宫藏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曹植《箜篌引》
爵,常见于商代和西周的青铜礼器,三足,属贵族阶层使用,在结盟、会盟、出师、凯旋、庆功、宴会之时,鼓足阶层就使用这类酒具饮酒。

清 鎏金錾花爵 故宫藏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寒华徒自荣。”——陶渊明 《九日闲居(并序)》
,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形制有两种:一种方形有盖,有两耳;一种圆腹,两耳,器身下部有个鼻,类似坛子。

商代后期 亚 方 故宫藏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陶渊明 《时运》
羽觞,又称羽杯、耳杯,出现于战国时期,沿用至魏晋。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像鸟的双翼,故名“羽觞”。

战国 彩绘漆涡纹方耳杯 故宫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月下独酌》
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宋代皇宫中曾使用“鸳鸯转香壶”,能在一壶中倒出两种酒来。

清 桃式倒流锡壶 故宫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司马迁 《鸿门宴》
卮,饮酒器,呈圆筒状,有把手,三足,容量四升。

宋 白玉云纹卮 天津博物馆藏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杯,G的简化字。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

明 青玉镂雕枝叶葵花杯 故宫藏
--论杯--
“好酒若有美器配,常人也能品千杯。”中国酒器品项甚多,好酒与美器相得益彰,更能增加饮酒之乐。金庸在其武侠小说《笑傲江湖》第十四章《论杯》中,曾借祖千秋之口道出了酒与器的搭配法则,虽无史实依据,但描述绘声绘色,颇有洞见,现摘录如下:
羊脂白玉杯
“饮酒须得讲究酒具,喝甚么酒,便用甚么酒杯。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明 白玉花形杯 山东博物馆藏
翡翠杯
“饮这坛梨花酒呢?那该当用翡翠杯。白乐天杭州春望诗云:‘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你想,杭州酒家卖这梨花酒,挂的是滴翠也似的青旗,映得那梨花酒分外精神,饮这梨花酒,自然也当是翡翠杯了。”

清 碧玉镂雕双婴耳荷叶杯 故宫藏
犀角杯
“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不我欺。”

清 尤通犀角槎杯 故宫藏
古藤杯
“这百草美酒,乃采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气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饮先醉。饮这百草酒须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以饮百草酒则大增芳香之气。”

清 犀角镂雕荷花荔枝纹杯 故宫藏
青铜爵
“至于这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饮这高粱酒,须用青铜酒爵,始有古意。至于那米酒呢,上佳米酒,其味虽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当用大斗饮之,方显气概。”

西周 凤鸟纹爵 故宫藏
夜光杯
“至于饮葡萄酒嘛,当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

清 白料蚕丝纹高足杯 清故宫藏
琉璃杯
“饮这玉露酒,当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细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饮,方可见其佳处。”

明 玛瑙单螭耳杯 故宫藏
古瓷杯
“饮这绍兴状元红须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强可用,但已有衰败气象,至于元瓷,则不免粗俗了。”

北宋 汝窑 莲花式温碗 台北故宫藏
酒在诞生之初,本是助人沟通天地之用,周朝时开始参与祭祀活动,进入“礼”的层面,而后因产量的增加而逐渐普及,成为古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器作为酒的载体,“为器虽小,而在礼实大”。传统酒器中包含着多种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它不但再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还反映着我国诸多朝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了解中国古代酒器,不但利于学习中国古代酒文化,对于认识整个中国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