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艺术世家的他,鲜衣怒马看遍,却只钟情于千年之物-书院中国

新闻活动

首页 >> 新闻活动 >> 书院专题 >> 雅士 >> 查看详情

生于艺术世家的他,鲜衣怒马看遍,却只钟情于千年之物

浏览次数:2075次      更新时间:2016-11-26 16:14:00

策展人,古美术研究者,收藏家

司徒连山

 

 

最近司徒连山策划的一场建盏展,

首度亮相了一批世界级的宋盏,

一举刷新了观者对建盏的许多“成见”,

它们不再是博物馆中傻大粗黑的瓷器,

而是可以走进人心的绚烂之物。

与这样熠熠的成就相比,

他本人的姿态却是极其谦卑的。

正如郁达夫所言:怀谦卑之心,任艰难之事。

 

11月8日,一整个下午,

从瓷器至宋人美学,从傅抱石的人物画到当下的艺术市场,

他均可口吐莲花般娓娓道来,

但你又清楚,他胸中的丘壑又不止这些。

犹如冰山总是露出一角,森森的博大在海面之下。

即使谈到时下“艺术市场泡沫“这样危险的话题,

他亦没有收藏圈惯常所见的口无遮拦和左冲右突,

而是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这一切得力于几点——家学、心智、修养。

 

收藏这件事,亦可很艺术

 

司徒连山生于1974年,届时尚处文革,全国上下一片红。

这一年,秦始皇兵马俑横空出世,美国总统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辞职……与今日的世界并无二致,变是唯一的不变。

他称自己是断崖上的一代,当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全部在断崖边上命悬一线的时候,他出生了。

“那个年代,几乎每个家族都经历过创伤,司徒家族亦如是。”正如那些伟大的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乏金融家,成吉思汗家族中不乏军事家,司徒家族中更是不乏大把的艺术家。

 

玉吊坠一组。

红山文化/黄玉玉神人佩

西周/绿色及黄色琉璃管

 战国/白色琉璃珠

 宋金/红色橄榄形琉璃珠

 


战国/s形龙纹水晶佩 。

 

司徒连山的外祖父司徒乔曾是民国年间《大公报》的主编,介绍世界艺术。沈从文、傅抱石、冼星海等民国大家皆是他家的座上客。

 

父亲是云南画派创始人之一, 母亲热爱音乐并将这样的造诣完整传承。直系一脉的同辈中更是不乏画家、收藏家、音乐家、指挥家、建筑师甚至油画修复师。在如此浓厚的艺术氛围中长大,决定了他最初审美的高度。

 

他并没有钟情于收藏中的两大升值”红海“——瓷器和绘画。而是将目光锁定于高古时期的陶、玉和青铜器,那是最粗朴的最原始的美,却闪耀着人类文明之光。

 

 


战国/s形龙纹玉佩 一对。

 

“当下人们对高古文明完全是一种失忆的状态,国家博物馆的高古玉很多是从文物店征集的,构成的状态比较残缺,看到的与我们藏有的是云泥之别。从新石器到汉这三千年左右,是一个高峰期,商,西周,其实超级厉害,材质也是很棒的和田玉。”

 

说着,从小盒中拿出一块白玉,那是一尊乐俑,长袖善舞的样子。穿越数千年的古玉,闪着温润的光,不可方物。彼时,我的脑海中反复闪现只一句话”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宋/水银沁圆雕玉瑞象。

 

这样的古玉,司徒连山大概收藏了1000多块。从22岁遇见第一块高古玉开始,他一直认为,玉是人神之间对话的媒介,它们或来自于墓葬祭坛,或来自于河流泥沙,或来自于传世窖藏。

 

司徒连山希望用这一块块小小的玉石,拼凑出人类高古文明的版图。这是一个宏愿。实现这个宏愿的第一步,是明年将要推出的高古玉展。

 

 

 

盏中参天地

 

司徒连山最近都在忙一件事:”瞬枞”金秋系列茶局。

 

其中“盏中参天地”的宋盏展览,刷新了一众爱茶人对于建盏的“成见”。人们印象中的建盏,不论兔毫还是油滴,皆傻大粗黑,又笨又拙,而这次展览中的建盏则气象万千。

 

樱花落、夕荷醉、月麒麟、星河入海、劈天地……这些来自宋代的茶器美得千变万化,笔者看了数次,每次的感受的不同。

 


“樱花落”盏。

油滴盏难得,三千残片中,难见一片。

而此盏中的油滴宛如片片樱花漫天洒落,更是难得中之难得。

 

“星河入海”盏。

星河从不寂寞,它们在盏底流动着,

如此气象,只能感激造化之神奇。

 

“月麒麟”盏。

月光之下,麒麟静立,

身上的鳞片翻起涟漪,闪着祥瑞的光泽。

 

譬如一件七彩曜变鹧鸪斑建盏残片,实属世界首展。“我们日常在博物馆中所见的建盏,恰如推开厅堂之所见,而这次展览则推开了厅堂的后窗。窗外是层层叠叠一片大山,油滴和兔毫是各占一片山头,其他的大山则隐没在黑暗里,七彩曜变鹧鸪斑的残片一下子照亮了一座山,照亮了一片未知的领域。”

 

“七彩曜变鹧鸪斑“建盏残片。

虽是残片,却难掩光芒,

无论是其贝壳般的七彩色泽,还是鹧鸪斑纹的完美,都是极为罕见的。

 


“月千纱”盏。

此盏的神奇之处,在于光影之下呈现的微妙改变,

宛如一弯新月,闪着淡淡清辉。

 

“这些建盏来自包括我在内的五位民间藏家。盏中参天地,建盏在宋瓷中绝对不是最耀眼的,却将人和宇宙的关系体现得神完气足。就像苏州园林中的太湖石,虽然皱漏瘦透,却是整座园林的哲学统领。”

 

最初,建盏并不在司徒连山的视线内。他总觉得瓷器太薄太轻太脆弱,远不如青铜的厚重,玉的包容。直到认识一个人,他说瓷器和绘画是文物鉴定中两个最难的领域,才会让那么多藏家趋之若鹜,这样的挑战令司徒连山动心了。

 



盏底静默着,盛开一朵莲花。

穿冬越夏,常开未败。

 

将在外资公司所挣的钱都买了建盏,拜故宫的研究员为师,翻烂无数关于建盏的书。才算踏入建盏的广袤世界。

 

“98年开始接触建盏时,市场上的建盏以摞计,大家对建盏还丝毫不了解,市场更是提不起一点兴趣,2007年,我从嘉德花五万拍回来的一只带“供御”的建盏,现在要两三百万。”

 

 

盏中星河,穿越千年而来。

当你捧盏饮茶之时,面对的早已不是简单的“油滴”,而是一片宇宙。

所以,饮茶这件事,可以通天地。

 

 

“夕荷醉”盏。

如夕风沐浴下沉醉的一叶卷荷,

它扛过了窑址坍塌、千年雨风、人为减损,

大约是百万分之一的机会,得以流传至今。

 

“但价格又远远不能体现宋盏的价值,市场上明清瓷器与宋代瓷器单从拍卖结果看,完全呈现倒挂,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误会。”司徒连山不喜欢用“顶级”、“价格”来给一件艺术品贴标签,但想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当下,似乎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现下的藏品,或者是被个人收藏家秘藏,或者是被古董商倒来倒去等待升值,博物馆的动作又太慢,“盏中参天地”这样的展览,可能要等十年二十年……从厅堂到打开后窗,看到整个世界,就是这个展的价值。

 

为此,司徒连山创立“宋盏门”,这是一个拥有国内建盏标本量最大的鉴藏机构,致力于建窑鉴赏的“尽精微”,收集整理了窑址标本近万片。

 

他迫切想要打开“厅堂”的后窗。

 

 

END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他是来自无量山的“野孩子”,却与茶有着不解之缘。

X关注书院中国微信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