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生活】那美丽的一日时光---十二时辰-书院中国

新闻活动

首页 >> 新闻活动 >> 书院专题 >> 雅生活 >> 查看详情

【雅生活】那美丽的一日时光---十二时辰

浏览次数:1173次      更新时间:2015-09-30 09:26:00

现代计时每昼夜为24小时,而在古时则为12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淡忘,而“小时”沿用至今。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以为易记。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
 


【子时】鼠(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不胜枚举。

 


【丑时】牛(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鸡被古人褒称作“知时畜也”。《韩诗外传》中赞颂鸡云:“守夜不失时,信也。”“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

 


【寅时】虎(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在此时最猛。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旦之气”,似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
 


【卯时】兔(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辰时】龙(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
 


【巳时】蛇(09 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日出于D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午时】马(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有例为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未时】羊(13时至15时)日仄:又名日i(dié)、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i。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i”,《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i,为稷。”
 


【申时】猴(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资治通鉴·唐纪》里有使用“晡时”的例子:“晡时,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酉时】鸡(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顾名思义,“日入”即为太阳落山,在《庄子·让王》中有这样一段话:“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戌时】狗(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门口。

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亥时】猪(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中国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有“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

我们现在的民用时间是北京时间,以晚上的12点为界线划分今天和明天,但是在古代是没有“北京时间”这个词汇和定义的。古代是以子时为一天的开始,就是说每一天新的开始就是子时。也就是说每天晚上的11点开始,就是属于第二天了。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上一篇:【雅生活】下元节,感恩心中那盏灯!

下一篇:【雅生活】王者香 君子风---幽兰清赏

X关注书院中国微信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