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是我国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无一不精,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被世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关于弘一法师最后遗墨“悲欣交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柯文辉先生在其近著《旷世凡夫——弘一大传》一书中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解说,从而让我们对弘一大师临终时的精神境地有了更深入理解。现特从该书摘编这一片段,以飨读者。

“悲欣交集”解说
30日独自默诵佛号,整天不说话。
九月初一上午,为黄福海写纪念册两本,还有一纸座右铭:“吾人日夜行往坐卧皆须至诚恭敬。”对一切人皆有教益。下午写“悲欣交集”四字付妙莲。
“悲欣交集”此语出于《大佛顶首楞严经》:“阿难整衣服,望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又见乱娲笫Π稀兜夭仄腥占察善恶业报经》云:“一展读之,悲欣交集”并注:见《观经》。
一公常用俗名笔名中即有李哀(哀公)、李欣(欣欣道人)、人尽求欣、欣无多、畏悲、悲难免。他爱用此四字,一见之,出家之初读马一浮大士赠宝典“披玩周环,悲欣交集”。二见之,致胡宅梵信。三见之,读《一梦漫言》。四见于1936年致高文显信:“仁者病愈时,乞访忠儒居士,请彼歌唱(能弹伴奏尤善)。仁者闻之,当悲欣交集矣。”五用之,讲《人生之最后》。六见29日下午嘱妙莲五事中之次条,“欢”、“欣”二字意同。七写于绝笔。
悲,世界战火浩劫不已,佛门衰微,传统道德文化不振,众生难化,共业过深重,自己梦醒太迟,沉迷过声色名利,功德尚浅,济世无力,非常渺小。佛法大慈大悲,沁入思维,感恩戴德,入净土在即,大悲心油然而生,大宇感应……天地同悲。
欣,一副重担,终于放下,得以超脱,悲极而乐,乐极生悲。
有欣有悲,佛性顽强,人性也顽强。
宗教人,社会人,从前,现在,身后往生,诸多观念交响,而以佛法为主旋律,悲欣是不平静的大平静,大觉悟。最大的人情味,超不出悲欣两极……
真实状态无人可以阐释,读者调动灵台所有因素去解悟。万能答案不会有,见智见仁路更多。
法师晚年书法,自成一体,沉着清雄,在逸品中罕人企及,同时又达到一种风格强烈的圆满、稳定。固然没有烟火气,平静终近于枯槁,坟场般的沉寂。死亡,帮助他忘了是在写字,坦呈胸臆,用天才加阅历,手又不完全听命于心,得以打破了昨日的相对凝固,鲜活又萧散的力异峰突起,另是一格。而楷味,篆情,隶意,草畅,行涩,无态而具众美。达到不仅在20世纪,也是中国书法史上写出人性之美的佳品。是秦汉印玺、汉魏碑、《兰亭序》、《祭经文稿》、《韭花帖》、《寒食帖》之后,九百年来抒情书法的又一奇葩。证明了中华民族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只有这个人,才有这类字。

原件写在宽约三寸,大师写过字的纸片背面。
字如核桃大小,点划纵横错落,结体已非往昔的严谨,
但四个字的分布却依然井然;墨色则由浓到淡,
过渡自如,也不复是平时的那般精致。
笔情墨性中传递出来的是一缕悲怆而又恬然的韵致。
“悲”字两竖将古侠客幻想的宝剑,“削铁如泥绕指柔”具象化,放笔迅行,离纸一小顿,痛快不僵。修养到放弃安排魂魄跃出毫端。当中白色“小巷”,平添坚忍弹力。“心”字不稳最稳,扫尽内障外鹜诸因,墨峦之顶,空的空间广漠,蕴藉若无声诗。
“欣”字大而有当,刊落突兀空泛,左狭右阔,一公坚信悲的涅磐迁化于超生死及大自然的常寂光里,欢喜无涯。童趣烂漫后景衬出老辣“人”字,碑学底功回光绚彩,处处逢源。其嫩朗润,清癯萧散,穿透铁石。
“交”与“悲”上下结体呼应,不同不异,难减难增。中宫寥廓,幅射有节律,大道内敛。出色配角足具自信,才敢主动走入灯光略暗边角,避人视线,让贤更见贤。一波连折,一字三层,上部小于基础,安详恬谧。颈项腹间,供悲欣回翔,游刃恢恢。
“集”字稚得厚拙,险得平正,冷得烫手,热得冰凉,方收得住笔。闭幕前最响亮最繁丰的和弦声杳而雅逸旷韵不绝,方圆曲直大路通天,衰飒感无缝入侵。右上端前三横,笔笔退短,第四横末笔略为延伸,头尾牵丝,跌宕摇曳炼苦成甘。三竖偏左、偏曲、偏右运锋,生动雍容,天衣无缝。
唯杰出艺术品享受不自由中的大自在。深幸有一,不可能有二。四字起承转合,四个乐章,凤头、狮肩、熊腰、豹尾浑一,生活、情操、书卷味、呼吸,相映共生。
(节选自柯文辉著《旷世凡夫——弘一大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柯文辉,1935年1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少年做洗染店学徒工。16岁以后曾任过农村工作队员、教务员、教师、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从事艺术评论。著有传记《印光传》、《旷世凡夫——弘一大传》、《刘海粟传》、《孤独中的狂热——卫天霖传》、《关良》等;诗剧《爱之弦》、《云水操》、《关羽貂婵》等10部;散文诗集《梦的尾巴》、《禅师与少女》,散文集《钓梦》、《碧虹》;美术理论集《陪画散步》、《龚贤画论译解》;京剧《汉家月》、《心中影院》(电影剧作八种);小说《潜流》、《月下的海》,史诗小说《司马迁》等。点校古籍有《大藏经导读》(即《阅藏知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