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关注】裴艳玲:入骨的戏剧-书院中国

新闻活动

首页 >> 新闻活动 >> 书院关注 >> 查看详情

【书院关注】裴艳玲:入骨的戏剧

浏览次数:2405次      更新时间:2015-08-14 16:50:00



2015年7月7、8日,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京剧《赵佗》倾情上演。演出结束,上下三层的久久不散,近处的戏迷甚至拍打着舞台的地面,“山呼海啸”,剧场已然沸腾,于是主演返场,加唱了一段《一捧雪》中的“二黄”唱段。台下“疯了”,鼓掌、拍照、叫好,甚至飙泪……这一切只因为台上的独一无二的她——裴艳玲!
 

 




(京剧《赵佗》剧照,来源:“新影戏曲台”)

有戏迷说,能一睹裴艳玲粉墨风采,此生无憾!对啊,那种——多少年来才出一位“好角儿”而你还能有幸见到的幸福感是多么的无与伦比。是什么戏不重要,关键是人!
 


 



(《裴艳玲传》雪小禅著)

裴艳玲是谁?作家雪小禅曾出版《裴艳玲传》,她说若一生只为一人做传,那这人便是裴先生。引一段网上流行的话来形容裴艳玲:她是观众眼中的“活林冲”“活钟馗”“活武松”,更是曹禺和吴祖光口中的“国宝”。明明是娇娇女儿身,却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形象。为什么她能梅开三度?因为她知道“学戏的人要有九条命,一条条的死了,最后戏才能成。”然后,她做到了。





她本身的身世就是一场传奇,包括她一生的跌宕起伏。
她,自幼随父练功并师承李崇帅。5岁登台,9岁开始先后在乐陵、灵寿、束鹿京剧团挑梁。
她,1960年入省河北梆子剧院,拜李少春、侯永奎、郭景春为师。
她,主演《宝莲灯》《哪吒》《钟馗》已拍成电影艺术片。
她,先京剧,后河北梆子,然后再转京剧,以“文武昆乱”不挡的女武生风靡海内外。
她,扮相潇洒,功夫了得。



她小时候每天练功,却常想“死”,想自杀,因为真的太苦了!那种苦,是没法形容的苦,“我可能书中用了几千字来形容这种苦,但我写的时候我都觉得那不是正常人能吃得下的苦。”(雪小禅语)

梨园有句行话叫: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她,是女儿身演男儿郎,却从不忌惮《夜奔》,真功夫“耍”得有板有眼。 著名剧作家曹禺在看完《夜奔》和《钟馗》后说:“裴艳玲是国宝!”


(京剧《赵佗》剧照,来源:“新影戏曲台”)

此次演出的京剧《赵佗》,裴艳玲身兼出品人、导演、主演等职,虽已68岁高龄,却一直对艺术精益求精。前半场,以扎靠大武生出场,唱念做打,功底过人,一亮相一张口,便觉得分分钟被击中了再也缓不过来,后半场,以须生演绎人物,《北京青年报》说“此次演出为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古朴的唱腔和动人的情感深深打动着观众。”


 

(京剧《赵佗》剧照,来源:“新影戏曲台”)

是啊,怎么能不打动观众呢!

演出结束,裴先生摘掉官帽髯口,走上前来与戏迷观众握手,台上威风凛凛的男子汉瞬间变成了娇羞活泼的小姑娘,望着台下的几位戏迷说:“真的感谢你们呐!你们捧了我30年啊!”她已经68岁了,但此时她好像突然没有了年龄,脸上也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

我在台下看着,便也顾不得拍照,索性也把手伸过去握一握裴先生,虽然握到的只有一瞬,但那厚实而温热的感觉定会终生难忘,那时候,我也不可抑制地,潸然泪下。我想起了之前读到过的一点关于裴先生的介绍。文章《裴艳玲:神仙如何修炼得》,节选自《燕赵都市报》。

 

 【戏比天大】

裴艳玲从艺六十余年,获得了一名戏曲演员能够获得的几乎所有的奖项和荣誉。


几年前的一天晚上,在家中聊天时,裴艳玲指着各处散放的奖杯、奖牌、奖状说:“这些东西一点儿用都没有,还占地方,说不定哪一天我就把它们随手丢掉了。”

盛年时的裴艳玲,背着铺盖卷儿,每年下农村演出200多场,风餐露宿,条件极其艰苦。最近这几年,年龄渐长,虽然下农村少了,但是除了河北省京剧院的演出外,随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几乎演遍了全国,她的《夜奔》是雷打不动的最受欢迎的节目。

去年,在《赵佗》紧张排练的6月,香港演出三个晚上,天天有她的戏。7月,飞赴西藏演出一周,“我没吸一口氧,我也头疼,我也气短,但我就是硬扛着不吸,我就是要考验自己的毅力。”公演完《赵佗》的第二日,裴艳玲又赶赴山东,那里还有演出等着她呢。

“戏是我的梦,戏是我的魂,戏是我的命,戏是我的根。”这是《响九霄》的主题曲,何尝不是裴艳玲的心声!

 

【台下布衣】
裴艳玲的生活,比大部分平常人还要简单。

她不好吃,常常是饺子面条大锅菜。散了戏,就着小咸菜儿吃个烤馒头。也不好穿,衣服就那么几件,一水儿老裁缝做的中式对襟衣服。春夏秋冬,一成不变。可能在别人身上穿不出好,到了裴艳玲身上,看着就是舒服。偶尔“秀”一件在各地演出时买的地域特色鲜明的衣服,如俄罗斯民族男装、泰式服装等等。

裴艳玲喜爱小动物。为给爱犬治病,深更半夜找宠物医院。裴艳玲的最爱是喝茶。有缘到她家做客的人,总有好茶喝。喝茶聊天谈戏,一定要谈到后半夜,一定要谈到尽兴。她不是个雄辩之人,经常沉默,一言不发。偶尔发声,又常常语惊四座。

年近古稀,裴艳玲戏曲梦工厂继续制造神奇。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自诩看了十多年昆曲的人来说,我是直到六年前有一次看其他演出的时候,才听同去的戏迷朋友说起裴艳玲的。那时他与我说裴先生的《夜奔》,说你绝对想不到一个女人能把林冲演得那么到位。

 



作家雪小禅说:“在我看来,男人演女人演得最好的,梅兰芳;女人演男人演得最好的,裴艳玲。裴先生是文武双全,这在现在非常难得。我是霸州人,霸州有李少春,文武老生,非常厉害。裴先生的爸爸曾向李少春先生请教,又向北昆的侯永奎先生处学戏,可以这么说,裴先生得到了侯永奎先生的真传。裴先生在北昆里艺压南北,她的《夜奔》至今无人能超越。不仅在我心里是最好的,在戏迷心里,在演《夜奔》的专家心里都是最好的。”




到晚年,裴艳玲给自己演出的剧目排位,《夜奔》排在第一,因为“夜奔”演的就是她自己的一生。我曾经无数次地看2014年北京卫视春晚裴先生不到3分钟的《夜奔》视频,那种到骨子里的袭击,是“要你命的,是灵魂相关的袭击,一定会让你潸然泪下,情到深处。”(雪小禅语)那种让你仅仅看视频就看到哭的演出,究竟散发着怎样的一种气场啊!

朋友说你看裴艳玲演林冲,那么像!像到骨子里了。或许那不是像,不是演,那就是林冲,她裴艳玲就是雪夜奔梁山的林教头!“她就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夜奔》的版本看了好多了,但那一瞬间,太羡慕看过裴先生现场演出《夜奔》的朋友,你们当年何其有幸,能看到那样的林冲,眼下,突然又生出一种遗憾,我,怕是看不到了吧。

于是7号晚上,裴先生返场时,问观众想听什么,我多想大吼一句“林冲”啊!但又深知,这或许是一个此生都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了。裴艳玲先生快70岁了,她还能再演70年吗?她的“通身是戏”,又该怎样传?算了不再想了,能亲眼见她的演出,便是你我的福气!


 

愿裴艳玲先生身体健康!

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

本文《赵佗》剧照来自“新影戏曲台”,其余来自网络,观看更多剧照可点击“阅读原文”。
 


 

 

上一篇:【书院关注】传统钻得越深厚 未来走得越长久---谭盾交响乐熔铸中国魂

下一篇:【书院关注】北京前门大街将“变脸”成中国非遗大街

X关注书院中国微信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