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间正房”是中国住宅的基本方式,而这中间最主要的就是客厅了,即厅堂。在传统厅堂这一方空间里,等级观念、艺术体验和文化底蕴被统一于一身,不仅综合反映了居室主人文化教养、爱好趣味、性格特点和生活方式,也体现中国传统待客之道。可谓“添一笔则无章,少一笔则意寡”,只有相得益彰,方能起坐之间,自成天地。
厅堂是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在这里,人们祭祀神天、供奉祖宗、接待贵客、宴请亲朋。同时,厅堂又是一个多功能的家庭活动中心。欢度节日,红白喜事,以及家长宣布重大的决定,教育子女等也在厅堂举行。在过去,只要一进入某一家的厅堂,就可大致了解其家庭情况。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些文人的宅邸中,感受到房主人某些心性品格,甚至其学养襟抱。
厅堂在江南园林中是主体建筑,明代造院大师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可见厅堂在园林中的地位之重要。综观江南园林,无论大园还是小园,厅堂都位于中心地位,成为主要活动之处和风景构图中心。厅堂前大多有临水的宽敞平台,面对水池和假山,互为对景,并构成园中的主要景区。

传统厅堂陈设:优雅在古典中体现
清代,江南经济发展很快,大兴园林建筑,厅堂修建得高大宽敞,故厅堂家具的形制也较高大厚实,陈设时讲究规范化与对称性。如在厅堂正中靠墙设一扇屏风或悬挂屏、书画,前面设长案,案上陈设座屏、牌位、瓷器、石玩等,有的在案前设茶几或八仙桌,两边有椅。厅堂的中间两侧对称放置椅子与茶几。厅堂的两边放置较高的花几,用来摆放花瓶或花盆以作装饰。一般来说,厅堂家具较规整、厚重、典雅.对称摆放是家具陈设的重要原则,这样可营造庄重的气氛。
厅堂陈设小常识:对称式布局
中国传统客厅的家具布置多为严格对称的布局,即家具的种类、数量、形制、用材都相同或相近,沿着房间中轴线对称陈设。这种端正、平稳的陈设布局,是恒定、规范的等级和社会性、公共性原则的一种体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在室内陈设上突出对称,在视觉效果上给人稳定、和谐的感觉,室内整体环境显得庄严、沉静。这种严谨、周正的布局符合传统审美观,体现了儒学中庸原则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荣国府正堂
我们可以走进《红楼梦》,从这部中国古典传世名著所反映出来的清代康乾盛世时居室厅堂中了解其中的文化蕴涵。

“荣禧堂”为荣国府正堂,书中有详细传神的描述,“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与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V彝,一边是玻璃海。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从这段细腻传神厅堂室内陈设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一书的作者生活的时代还属于清朝的前期。大厅上两溜十六张交椅虽然已是固定性的陈设,但还没有配套的茶几夹在两张椅子当中。像晚清小说作者所描写的八张椅子四个茶几,是乾隆以后的一种新形式的家具,更是清代典型陈设格式之一。

荣禧堂大紫檀雕螭案上陈设
书中这段对于荣国府正堂的室内陈设的描述,主要是反映出荣国府钟鼎之族显赫的社会地位。其厅堂中的条案上所设完全不同于一般人家的花瓶和镜子的“平静”寓意,而是设一米左右高的青铜古鼎,两边分别是金V彝、玻璃海,上悬墨龙大画。鼎、彝、海都是古礼器,是祭祀的用具,而“海”又是用玻璃(即琉璃)制成,在清前期是十分罕见,弥足珍贵的。此外从这一系列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荣国府正厅的室内完全不同于一般民宅的尊贵、气派、荣耀。
通过上面对于《红楼梦》中的两个正堂和一个穿堂的室内陈设布局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厅堂是集多功能用途于一体,所以室内陈设相对固定,家庭祭祀、社会喜庆、亲朋往来、长幼教谕、日常三餐等活动都在厅堂中举行。因为厅堂一般属于正房,高度均高于侧房,开间较大,门窗也较大,也显开敞,增加了采光。而从厅堂的陈设布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厅堂所体现的社会性、公共性原则,即端正、平稳的气氛,表现恒定、规范的等级。在室内陈设上,尤为突出对称、居中的构成,这是一种审美的需求,又是一种做人的道德追求,是儒学中庸原则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体现。在男权一统天下的中国封建社会,厅堂更显理性、冷静、中正,缺少柔情浪漫的气息。
图文部分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