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承接着历史,也叙说着古老的文明,向我们展示着祖先的生活印记,更让我们从这些寂静无声的文物中发掘了一个民族生衍不息的精神轨迹。
说起博物馆里的文物你会用什么形容词?“神秘”、“高贵”、“古老”,还是“庄严”? 近日,部分博物馆晒出了文物中各种萌态的图片,一下子推翻了人们头脑中的固有印象,导致在网上疯转。这种新潮的解读方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激发了更多人探究文物背后蕴含的文化历史。
再严苛集权的政治制度、再混战的社会背景也尘封不了民间对美的创造力。我们祖先当时的艺术创作主体和审美心理与我们现代人的距离到底有多远?这些萌趣的文物和那些庄严肃穆的皇家器皿一样将我们人类的历史一 一呈现。
去年,网友“北京阿年”发布这则最“萌”的文物微博后,网友们纷纷讨论起它的外形、功用。有的网友称它是“外星生物”,有的则说它是“扑腾着翅膀的胖乎乎的小猫头鹰”,还有的说它是古代版“愤怒的小鸟”。最后“中国文物网”官方微博揭晓答案,这件最“萌”文物是山西博物馆馆藏的商代青铜器^卣(xiāoyǒu),^是猫头鹰,^卣则是一种酒器,是商代晚期精美的艺术品。
古老庄严的文物,被网友们用当代方式解读后瞬间变“潮”。无独有偶,南京博物院一些造型可爱的文物引发观众浓厚兴趣。据了解,南博重新开放两个月来,一些饶有趣味、“萌”态十足的文物被眼尖观众从数万展品中“发掘”出来,晒到网上欢乐点评,大受热捧。

南京博物院历史馆中貌似指挥交通女交警的汉代歌舞俑

南京博物院历史馆中长着一副怪鸟嘴脸的江豚形陶水壶

南京博物院历史馆中与万圣节南瓜如出一辙的雕刻手法

南京博物院历史馆中表情生动超可爱的猪形陶罐

南京博物院历史馆中造型酷似“便便”的陶壶

这些人首鱼身俑、人身兽身俑的造型都源于哪些传说呢?它们证明了古代人想象力丰富还是源于古人在与大自然抗衡中对人类能力的向往?
其实,只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博物馆里这些萌态十足的文物,何止这些。小编也从自己走过的博物馆中选取了部分充满乐趣的文物图片呈现大家,下面我们就愉快地将它们一一欣赏。

三星堆博物馆中的这个面具发型是不是很酷?不由让人惊叹,历史到底是直线前进呢还是迂回画圈呢?

这三星堆里的面具是不是有点像蓝精灵里的格格巫?

这凸眼、阔嘴、大耳、牛鼻的造型难道是古人对外星人的假想?还是想通过这样的人物对接宇宙,实现与神灵的对话?

古代的“七喜小子---Fido Dido ”

仰韶文化中鹰型陶鼎是不是很憨实呢?

陕西兵马俑博物馆里秦代兵马俑上早期工匠的签名,是品牌意识的雏形,也是2000年前铸造管理工程精细化管理的雏形

这鞋底细密的针脚寄托了兵马俑将士的母亲或者妻子多少的惦念和怀恋啊!

“打起锣鼓,唱起歌,我们大家一起来唱和! ”现在的陶艺师看到举止这么生动的造型会不会感到汗颜呢?

这些东汉时期说唱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当年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么?

这忘情的身体之舞,不由得让人想起诗经的一段文字,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唐代的侍女俑以肥为美,这个跨越千年的女人一点都不觉得臃肿,反而感觉很美,至少很灵动、很活泼、很妩媚……
“人家已经很努力了,有什么办法可以再胖一点呢?”
“好好想一想,今天晚上该吃点啥呢?”
“活在当下,好好享受以肥为美的唐朝时代吧!”

“早知道我领先欧洲贵妇人的装扮这么多年,我就注册版权了!”
博物馆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生活中,称为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有专家称,网友们用新方式解读文物,能使更多人关注文物,了解古代文化,这是好事。但是,我们在记住文物 “萌”的同时,还该更多了解文物背后蕴含的文化,这样“盘活”传统文物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