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琵琶,美丽而迷人的乐器,历经千载,在历史的回忆中,常带着神秘与柔情的色彩,一支琵琶演绎着不同人生百态。琵琶音色明丽,清彻,不乏天真率直之气,有铮铮傲骨,却又撩挠人心。
关于琵琶的诞生,一个古老而忧伤的传说
公元前105年,汉武帝为了抗击匈奴,不惜用和亲的方式联络乌孙王,当然他舍不得自己的亲生女儿,便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封为公主,下嫁乌孙王昆莫当夫人。刘细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是丝绸之路上第一个远嫁西域的和亲公主。据晋代傅玄的《琵琶赋序》记载:细君公主和亲乌孙时,汉武帝念她远离故土,异域的风俗习惯,还有语言都不同于中原,难免思念家乡,因此派遣乐工根据中原本来就有的,诸如筝筑一类乐器的原理,改制成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这种乐器被乐师命名为“琵琶”。此时所制的是直项琵琶,后世称为阮。也许这仅仅是一种传说罢了,但琵琶与哀怨倒是真的结下了不解之缘。
“以手批把,谓之琵琶”
琵琶这名字在秦汉至隋唐时期,曾经是多种弹拨乐器的统称。它们形状相似,大小不同,象柳琴,月琴,阮等等,都可以说是琵琶类乐器。因弹奏时有“批”,“把”两种技法,故而得名。东汉应劭的《风俗通》写道“以手批把,谓之琵琶”。
“琵琶”作为外来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其外形也改变颇多。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明代琵琶”形制已与现代琵琶无异,但背面十分惊艳,由110余片六角形象牙薄片镶嵌,上面分别刻有道、儒、佛的图案。

古诗词里的琵琶
写到琵琶最著名,流传最广的唐诗,自然是脍炙人口,被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引用最多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邂逅,合着琴声创作的诗句,回荡着一股难以言述的凄清。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夕阳箫鼓》,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名曲。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平稳舒展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以及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
悠悠古音,琵琶动人的音调,委婉柔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带着一份古今相通的身世之感,让人千载之下,恍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