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自谦只是“业余作者”
“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在《杨绛文集》的自序中,杨绛自谦道。这个“业余作者”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1934年刊发在《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在其公开发表的前后,杨绛遇到了她的终身伴侣钱钟书。
杨绛在创作上成名其实早于钱钟书。当《围城》出版的时候,人们在问“钱钟书”是谁——杨绛的丈夫。1943年,还在小学教书的杨绛创作的第一部剧《称心如意》上演大获成功,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
杨绛在八年的干校生活后,曾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
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就连钱钟书自己也承认,“杨绛的散文比我好。”他还说,“杨绛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没人能学。”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时隔4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丈夫眼中“最贤的妻子,最才的女。”
为人低调的杨绛以闲适淡泊的心境陪伴钱钟书度过一生,二人“才子佳人”式的婚姻更令人钦羡不已。杨绛曾就读清华大学,初次见面,她眼中的钱钟书衣着朴素,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了。”
杨绛自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那天起,爱丈夫,胜过自己。甘愿为钱钟书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在钱先生写作小说《围城》时,杨绛让他减少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省开销,她辞掉女佣,做起了“灶下婢”。
后来,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杨绛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共同经历几十年的风雨,钱钟书生前曾这样评价杨绛:“最贤的妻子,最才的女。”

杨绛在文学上的成就确实不负才女之称。除了写作,因为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杨绛曾先后翻译多部外国名著,其中《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至今还在公演。
2013年适值杨绛先生102岁寿辰,汇集杨绛先生迄今主要创作和翻译作品的共约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出版上市。当时出版方表示,《文集》并不是杨绛先生创作的终止,“杨绛先生表示,只要身体健康,她还将再写一些回忆性散文。”
而在2014年,怀念丈夫钱钟书与女儿钱瑗诗作的《杨绛全集》如期出版。
《生与死》
--兰德 (杨绛译)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本文内容参考:凤凰网,《我们仨》。

人物经历
1911年7月17日,杨绛生于北京。
1923年,杨绛在启明上学,举家迁苏州。
1928年,杨绛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钱钟书。
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
1938年,杨绛随钱钟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43、1944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1956年,作品《吉尔·布拉斯》经大修大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第一版。
1965年1月,《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
1981年发表的《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语、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1984年,她写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
1985年,她的散文集《隐身衣》出版了英语译本。
1986年,她出版《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锺书与围城》。
1992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边》在巴黎出版。
1997年,杂志第5期《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十月》发表。
1997年3月4日,其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钱钟书去世。
2001月,出版《从丙午到流亡》。
2003年,她出版作品《我们仨》。
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
2011年,百岁老人杨绛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晚上一点半睡觉。
2013年7月17日,杨绛102岁生日。
2015年7月17日,杨绛先生迎来104岁生日(如按照杨绛先生自己的虚岁算法,是105岁),身体依旧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
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缅怀杨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