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生活】茶席---与山林草木的一次神会-书院中国

新闻活动

首页 >> 新闻活动 >> 书院专题 >> 雅生活 >> 查看详情

【雅生活】茶席---与山林草木的一次神会

浏览次数:1508次      更新时间:2015-09-17 12:14:00

茶本是一片树叶,但是经过茶人的处理、品评和诠释便有了生命的灵性。只要是有缘与茶相知相会的雅士,便注定与茶有了一辈子的相守,他们在品茶的同时也在全新品味着人生。而茶席的陈设与茶会的品评是体现茶人独特个性和品味的最好方式。
 


茶席之名

茶席,以茶为灵魂,在特定的空间内,借助茶具、香道、花艺、书画、茶人的气质等审美形态向嘉宾展示视觉、味觉、嗅觉、触觉乃至心灵触动全方位的身心体验,使嘉宾和茶人形成共有的清韵高致、和静悠然的审美享受,从而达到静思、忘我、悟道、禅悦的审美意境。

茶席之境

茶席始于唐朝盛世,由一群出世山林的侍僧和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在宋代达到极致,与插花、焚香、挂画形成四艺。陆游曾有诗云“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归来更清绝,竹影踏斜阳。”苏轼也曾留下过烹茶品茗的诗句:“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

从这些文学作品,可以看出古人讲究吃茶环境之清幽,崇尚野趣或处竹木之阴或会泉石之间或慕清风朗月。明代画家徐渭提出了品茶十二宜: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夜清淡、宜寒宵独坐、宜松月下、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薪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

 

 

茶席之会

我们十分艳羡古人与山水作伴、与日月相约的品茶时空,在城市文明逐渐侵蚀山林文化的现实中,归隐田园就得十分难得,因为难得就显得更加珍贵。茶,作为一种自然生物,就为囚居城市的不甘心提供了很好的与山野草木神会的机缘。

茶席之兴

茶席作为茶道的一种艺术升华,在日本和台湾得到了很好的延展。日本的茶席更加精美细致,处处透露着理性抽象的美。台湾的茶席则延续了中国古人的会心、徜徉、幽坐的意境,更加讲究自然妥帖、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文化遗脉。近年来,中国大陆的茶席随着茶人审美意趣的提高也随之兴起,逐渐形成了以茶席会友、养志、雅兴的完美载体。

茶席之魂

茶席的设计体现着很强的审美意味和禅意再现。茶人常常以“静心观道”、“清风雅月”、“知足常乐”、“水墨韵致”、“素朴和美”、“清泉石语”、“秋韵雅志”为主题,通过茶台上茶具的组合、归置,与花艺、书画、茶食、熏香的合理布局进行精心巧思的设计,力求在色调、质地、气味、意境上达到和谐统一,如清风细流缓缓呈现,疏密有致、相得益彰,使嘉宾神领于这静好唯美的茶席空间中。

 

 

茶席之敬

墨子云:“利于人则巧,不利于人则拙。”布置茶席,因茶人之品位、茶客之需而异,不能只强调主人之意趣,在主客关系上更应体现卑己敬人的人文情怀。在形式布局中,也要讲求“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的中庸原则,在以人为本、文质彬彬中表达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切体会。

茶席之味

五六君子盘膝而坐,素布竹盘,上面盛满着略显粗粝的陶制茶海、包浆的紫砂、暗纹浮现的汝瓷、深沉稳重的生铁壶,茶道大师举手之间,茶香袅袅。室内点点满天星、幽幽出青莲,一两枝茶花相伴,让人顿生素雅温馨之心,空气里的每个粒子很快便会充盈平和幸福的滋味。

茶席之美

一场韵味十足的茶席就像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舒展自如、虚实相生,并随着茶人煮水、烹茶、奉茶的时间流转,行云流水之间达到了艺道相合、涤心源原的审美熏染。嘉宾不仅仅能体味到茶汤色味相宜的物理享受,更重要的是得到一次自然至真、人文至善、艺术至美的生命体验。

 

 

茶席,是舞台,是天地,也是人生的修行。一位来自台湾的茶文化传播者李曙韵说得特别好:“爱上茶,是一种瘾,心头联结的,是古老灵魂一角的悠悠情愫。一旦开启了探索茶汤之旅,舌尖上的感官就像无法预知的导航舰,一路载你到未知的天际线。”茶席就是这悠悠情愫最完美的呈现,而且美而不言。

上一篇:【雅生活】志在高山 云生足下---登高意象的诗意领悟

下一篇:【雅生活】隐士、出世、自由――中国文化“渔父”意象投射的情怀

X关注书院中国微信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