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书院中国

新闻活动

首页 >> 新闻活动 >> 书院专题 >> 知时节 >> 查看详情

霜降

浏览次数:904次      更新时间:2015-10-23 11:55:00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曹丕《燕歌行》


霜降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一般是在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10度,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意味着天气更加寒冷,露水凝结成霜。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此时气温降至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



霜降三侯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豺乃祭兽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豺将捕猎之物排放,犹若祭祀。

 

豺这类动物从霜降开始要为过冬储备食物,因猎取食物较多,会依次排放,看上去就像用兽祭祀天地之礼,古人说是“祭秋金”,其实也是别秋的一种形式。




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霜降之后,草木逐渐枯黄,秋风瑟瑟,落叶满地。



蛰虫咸俯:咸,皆也;府,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入冬眠。霜降后,准备冬眠的动物开始藏在洞中准备过冬。

霜降节俗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节令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霜降降临,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叶子的化学成分发生了改变,颜色由绿变红,有利于红叶蹿红进入盛红期,因此,霜降节气期间正红叶观赏的最佳时期。漫山遍野的叶子都会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







   

上一篇:大雪

下一篇:寒露

X关注书院中国微信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