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书院中国

新闻活动

首页 >> 新闻活动 >> 书院专题 >> 知时节 >> 查看详情

处暑

浏览次数:910次      更新时间:2015-08-26 12:06:00


长江二首

()苏s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炎热即将过去。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三候禾乃登。“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节气的到来,代表“三伏天”已接近尾声,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

 

 

节气民俗: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运动调养

是个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精神调养宜收敛神气,以利于气机通畅,气血和调。运动不宜太过,可练《遵生八笺》中的坐功:每日正坐,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5~7次,叩齿36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

 

饮食调养

处暑时节饮食宜增咸减辛,以养脾胃。多食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茴香等。

宜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及豆类等清润食品,多食新鲜果蔬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在北京则保留着处暑这天自制或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的传统。

 

养生食谱:黄金粥

中医认为,五种不同的味道各对应着五脏,像苦入心,辣入肺,酸入肝,咸入肾,甜入脾,还有五色入五脏,红入心,青入肝,白入肺,黑入肾,黄入脾。黄色的东西可以养脾,脾虚状态的人就可以多吃一些,推荐一款最好的脾胃滋补品--“黄金粥”,即用小米、玉米、南瓜、大枣煮粥。

 



 

 

养肺药膳冰糖五子银耳

银耳50克,莲子15克,白果仁10克,枸杞子30克,松子15克,五味子15克,冰糖50克。同熬服之,对养肺有很好的作用。

 



 

上一篇:白露

下一篇:立秋

X关注书院中国微信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