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非遗】第一期亲子掐丝珐琅手作公益活动圆满落幕!

浏览:71次发布时间:2025-03-08 21:47:25

春色作序,以匠心致母爱

当三月的风染绿枝头新芽

我们以非遗为笔,在时光长卷上

书写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告白

执金丝为线,点蓝作画

让这个女神节氤氲着文化馨香

恰似母亲眼里的温柔波光;

原来掐丝要像妈妈梳头发一样轻柔

童言童语道破非遗真谛

当孩子们踮脚为母亲送上作品

传统工艺的温度与血脉亲情的暖意x

在壶承上交叠成永恒

“我们与非遗”

首期非遗亲子公益活动圆满收官

春色作序,以匠心致母爱


当六百年鎏金点翠技艺与童稚指尖相遇,当千年非遗智慧与当代亲情对话,我们见证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觉醒。

这场名为"献给母亲的时光信物"的特别企划,在春意渐浓的三月,以“掐丝珐琅”为媒,为一组组亲子家庭搭建起一座座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桥梁。让承载明清宫廷美学的掐丝珐琅技艺,褪去历史尘埃,化作孩子们掌心跃动的星光。

活动初始,清蒙学堂创始人王娜女士代表主办方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基金会和承办方清蒙学堂对所有到场的妈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她表示,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孩子们是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的初衷,就是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中国灿烂的非遗文化,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未来,他们将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为古老的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基金会和清蒙学堂将继续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坚持以高品质的活动,促进文化传承,支持每个孩子全面成长。多年来,基金会也开展了非遗传承人资助项目,保护濒临灭绝的传统手工艺。通过中国生活艺术展社区书院、乡村书院等项目,搭建文化传播交流平台。



活动在所有人满满的期待中正式开始。首先,著名非遗传承人孙颖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景泰蓝掐丝工艺。孙老师是外交部文化活动培训讲师;荣宝斋教育非遗文化讲师,曾参与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吉祥物制作。孙老师的原创掐丝珐琅敦煌系列作品和故宫系列作品还曾于故宫博物院展出。孙老师详细介绍了掐丝珐琅的起源、发展历史、特点及制作步骤,在场的家长和小朋友们无不感叹于这古老工艺的神奇力量。


打开神秘的盒子,小朋友们满怀好奇与热情,与爸爸妈妈一起小心翼翼地使用调砂胶调配着各色彩砂,随后拿起小滴管,耐心地将绚烂的颜色均匀铺满整个画面。孩子们专注而认真的神情;家长们或是陪伴,或是欣慰开心的笑脸都成为了此次活动中最为动人、美丽的风景线。



在家长与小朋友们携手努力下,小朋友手中的掐丝珐琅壶承展现出绚烂的色彩,春海棠、夏牡丹、秋石榴、冬水仙,四季如意绽放在一件件手工作品中。这些壶承不仅有实用、装饰功能,更承载了我们对传统非遗文化的热爱和探寻。曾想到,当宫廷绝技与当代母爱相遇,他们守护的宫廷绝艺,会在某个春日午后,成为可触摸、可创造的流淌着体温的亲情信物。

在体验活动的尾声,温馨的分享环节开始。宝贝们给妈妈们抽取了话题,妈妈们充满感情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她们的娓娓道来中,我们感受到了家庭的幸福瞬间;感受到了作为母亲、女儿、妻子、自己的几种角色的转换,但在忙碌中越来越感受到了充实;也感受到了妈妈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关系的变化与升级。她们的分享,让我们对“女性”“母亲”“家庭”“成长”这些词语,都有了新的领悟。“我们与非遗”第一期活动于此完满落幕,今天是属于女性的节日,女性有多种角色,但每一种都光芒万丈,如掐丝珐琅,有底蕴、有特色。不论是20岁、30岁或是40岁、60岁,我们的每一岁都弥足珍贵,这是我们最好的时代。


意犹未尽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期待3月21日「点茶活动」非遗体验吧,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手中继续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