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艺】喜气洋洋迎新春――中国各地年画鉴赏-书院中国

新闻活动

首页 >> 新闻活动 >> 书院专题 >> 雅艺 >> 查看详情

【雅艺】喜气洋洋迎新春――中国各地年画鉴赏

浏览次数:1883次      更新时间:2015-10-02 11:32:00

年画,过年期间张贴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形式,因时节而名“年画”。它主要用于新年或岁时节令装点环境、渲染气氛,以寄托人们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北宋时,随着木板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称为“纸画”。到明代,由于明太祖提倡过年贴春联,年画也随之沿袭下来,渐渐趋全盛,明万历年间的彩色套印木刻《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年画,甚于风行。

至清代,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如《丰收有余》、《迎春接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及戏曲、故事、传说、风景、花卉为内容的年画。

同时,年画的绘制方法更为多样化,有一半套色,一半手绘,也有套版彩印,更有工笔重彩、沥粉堆金的,色彩鲜明,画面热闹。

 

年画重镇 天津杨柳青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色彩多用粉紫、橙绿,内容多以仕女、娃娃等为题材,素以构思巧妙、线条流畅、构图饱满、细巧典雅、谐和柔美闻名。

 

年画重镇 苏州桃花坞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江南地区主要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产地在苏州城北桃花坞得名。明弘治时期,画家唐寅曾在此营建桃花庵,自此名扬。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兴盛于清雍正、乾隆年间。

桃花坞年画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富丽堂皇。题材多样,有故事戏文、人情风俗、时事新闻、美人、娃娃,以至灶君、神马等,被认为能“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并且“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新闻”。

桃花坞木版年画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富有装饰性。

 

年画重镇 山东杨家埠

 

《狮童进门来,谁要谁发财》

 

杨家埠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当时的杨家埠村已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年画销售量每年高达数千万张,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

杨家埠年画以红绿黄紫等色为主,单纯、鲜艳,效果强烈,题材以反映历史典故、农村生活为主要内容,历来以主题突出、色彩艳丽、装饰别致著称。

 

年画重镇 四川绵竹

 

全国最大的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注入了新内容及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在形式上,绵竹年画主要有木版套色、绘印结合、完全绘制3种。在技法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彩绘和工笔重彩画的某些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而又和谐。

 

年画重镇 河北武强

 

《九寒消食图》

 

武强县是著名的民间年画之乡,武强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其丰富的内容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武强年画历史悠久,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

武强年画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

在着色上,以大红大绿为主,色彩强烈、鲜明,单纯而富有变化,强烈而又调和,形成了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线条稳健流畅,运用黑白对比手法,不失其古朴、雅拙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北方乡土特色和浓郁的农家气息。

 

 年画重镇 广东佛山镇 

 


华南地区流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于广东省佛山镇(今佛山市)。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乾隆、嘉靖年间。佛山年画分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画、神像画两大类。所取题材有各种神像、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其特点是线条刚劲、粗放、简练,有木刻趣味。

设色多用红丹作底,使用大红、桔红、黄、绿等色,色彩强烈,有“万年红”的美誉。有的还吸收了当地铜衬剪纸艺术的特色,在画中人物的盔甲袍带上加饰金银花纹,使神像金碧辉煌,这种强烈的装饰风格可谓佛山年画的一个特色了。并且构图丰盈,造型夸张,线条朴拙浑厚,极具视觉冲击力。

 

年画重镇 陕西凤翔

 

 

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宋代,兴于明清。在雕刻手法上,它继承了本地秦、汉、唐、宋石刻艺术和壁画艺术端庄、凝重、大方的特点,揉进了刺绣、剪纸的造型技巧,借鉴了秦腔的表演艺术,使画面粗犷、豪放,而又鲜活灵动。在工艺制作上,它由初创时期的墨线画,逐步发展到以墨画线、线间染色的彩墨画,直至纯粹套色,不着墨痕的彩画。

凤翔木版年画大都成组成套,全以手工印制,局部手工染填,套金套银而成。凤翔木版年画多浓紫、大红、翠绿、黄,或用迭色,色彩对比强烈,造型饱满夸张,保留了古版年画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数百年来一直流行于陕、甘、宁、青、川广大地区,深受西北地区民众喜爱。

凤翔木版年画作为第九套版画邮票,于2011年1月10登上国家名片。

 

 年画重镇 河南朱仙镇 

 


河南朱仙镇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久不褪色。

其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厚,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鲁迅对河南朱仙镇年画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文图根据网络内容整理)

上一篇:【雅艺】湘绣:穿针引线绣丹青

下一篇:【雅艺】写意的力量---中国写意画的审美意蕴

X关注书院中国微信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