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艺】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现代剪纸的承续与变异-书院中国

新闻活动

首页 >> 新闻活动 >> 书院专题 >> 雅艺 >> 查看详情

【雅艺】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现代剪纸的承续与变异

浏览次数:2939次      更新时间:2015-10-02 11:47:00

中国的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它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

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求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线条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享有“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盛誉。

由于剪纸是适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材料不易保存,所以,很少有传世之作,唐代以后的剪纸实物非常罕见。现在我们只能从历代的典籍记载中,寻得一些剪纸的蛛丝马迹。唐代诗人杜甫的《彭衙行》里“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的诗句,唐代李商隐:“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等诗句中都有对剪纸的描写。这说明剪纸艺术很早已被广泛应用在生活中。

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还是那副刀剪,还是那张纸,当都市艺术家怀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眷恋将当代人的各种喜怒哀乐以及艺术追求凝聚其中的时候,剪纸也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刻纸工艺在剪纸艺术中占有成分极大,可以说流行于市的大篇幅剪纸作品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刀刻之作。甚至有许多小制作也是刀刻而成。刻功的高与难在于刀工的精细,高手以刀代笔,纸上作画,精于微毫,细若发丝。线条边缘流畅,细密有秩。

“世界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把艺术还给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剪纸艺术首先在语言形式上得到了突破和改变,从而诞生了这样一批剪纸艺术家,他们在研究前卫艺术和传统剪纸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艺术领域的表现方法来丰富剪纸语言,希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我’的点。”

于是,剪纸又有了新变化:剪纸不再是大众日常装饰品,而是表达自我情感的载体。艺术家在保留并强调传统剪纸画面的单纯、强烈、平面、复数性等特征的同时,对剪纸艺术的表现材料和媒介做了不同程度的开拓,以传达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的新认识,新情感,引起了很大反响。

 

再现传统先锋之一:吕胜中

 

中央美院教授吕胜中与他的“小红人”剪纸作品

 

出生于山东平度一户农家的吕胜中,最初并没有将民间艺术视为自己毕生的艺术之途。由于母亲是一位民间剪纸巧手,吕胜中得以终日浸淫于这种古老的民间技艺。但如大多数民间艺人的后嗣,吕胜中并不认为剪纸可以称为艺术。直到1982年进入中央美院修习,他才意识到民间艺术中蕴含的生命原初的力量。

1985年,吕胜中最早以剪纸的技法进行创作实验,做了《天地合·万物生》、《醒·幻·梦》。1987年,毕业创作《生命——瞬间与永恒》,以及后来为人熟知的剪纸“小红人”,都表达了他对道的生成与皈依的思考。

吕胜中怀着来自民间、回馈民间的信念,守望着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虽然他使用古老的民间艺术语言——剪纸,但表达的思想和营造的艺术语境确是极其真实的,并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而吕胜中本人亦由此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史。

吕长胜的剪纸作品,作为形式主调的粗细线,具有很强的视觉张力,平面感加上单纯的色彩,丰富的剪纸语言和隐讳的意象,足以引起观赏者想象力的奔驰,这种机趣正是传统中国艺术家所崇尚的哲思意味吧!

 

再现传统先锋之二:刘建志

 

青年剪纸艺术家刘建志作品

 

现代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大肆冲击,使剪纸艺术的内涵和载体发生了一些变化,以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刘建志,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的一名学生。但是他的剪纸艺术在今天与未来的中国新文化艺术中,让我们重见传统智慧的光芒,也由此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技艺世代承续的希望。

 

再现传统先锋之三:李宝仪

 

华裔剪纸艺术家李宝仪剪纸作品

 

传统剪纸作品多为乡村艺人创作,采用正形负形、对称折叠、撕烧烫染等传统手法;而当代剪纸工作者在民间丰厚的剪纸艺术资源上,将立体分层、叠加、旋转等多种现代艺术方式运用到剪纸创作中。这些剪纸作品已从传统剪纸单纯的表现喜庆祈福的民俗内容,转变为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感受,更多展现了对“人”本身的思考。

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亚洲剪纸艺术家的李宝仪带来的极致精美又巧夺天工的剪纸作品就给我们很大艺术享受。作品材质多为中国宣纸,创作过程是数码做图和手工雕刻相结合。就是这样普通的工作、这样传统的艺术,散发出艺术极致的光辉。

 

再现传统先锋之四:李宝凤

 

吉林剪纸艺术家李宝凤剪纸作品

 

李宝凤原来只是一名美术教师,随着在传统剪纸技法的不断开拓,她也逐渐将剪纸作为自己的事业向大众和世界推广、传播,从而让这门艺术得到更多人关注。

“宝凤剪纸”的套色、染色作品,都是独立的剪刻作品一层层地贴上去而最后完成的,层数最多时可达五六十层,因而才会呈现出不同画法的效果,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令人耳目一新。

和寻常剪纸作品不同的是,李宝凤的剪纸作品借鉴了版画,却保持了刀法与纸感的和谐;向国画学,融进了写意和写实的和谐;向油画学,构成了精巧细腻的画幅创作与空间丰富的和谐。在把握好传统剪纸手法的同时,又显示出线条与色彩、单色与套色、染色与贴裱的和谐。所有作品一扫传统剪纸的“满堂红”,变得色彩斑斓,人、植物、动物、景色如实景般真实。

上一篇:【雅艺】那些年,你所不知的文人雅集

下一篇:【雅艺】湘绣:穿针引线绣丹青

X关注书院中国微信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