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艺】那些年,你所不知的文人雅集-书院中国

新闻活动

首页 >> 新闻活动 >> 书院专题 >> 雅艺 >> 查看详情

【雅艺】那些年,你所不知的文人雅集

浏览次数:1905次      更新时间:2015-10-09 21:57:00

 

中国文士阶层有“以文会友”的优秀传统,“或十日一会,或月一寻盟”的雅集现象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独特景观,诸如兰亭雅集、西园雅集、玉山雅集等,更是引为历代文坛佳话,诗文书画歌颂不绝。传统的文人雅集,其主要形式是游山玩水、诗酒唱和、书画遣兴与文艺品鉴,因而带有很强的游艺功能与娱乐性质,以文会友、切磋文艺、娱乐性灵为基本目的,文人雅集最重要的特征是随意性。“实可谓无组织之组织,盖无所谓门户之章程,而以道义相契结。”而正是这种随意性与艺术的本性相契合,使得在历代文人雅集中产生了大量名垂千古的文艺佳作。可以说文人雅集作为古代文士的一种文化情节与艺术状态。

 

邺下之游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建安(河北安阳、临漳)

文人雅士:曹丕、曹植、“建安七子”

赤壁之战后,孙权据江东,刘备得荆州,孙刘联盟抗曹,形成暂时稳定的对峙局面。于是曹操退回了魏都邺城,建安文士云集于此,他们以曹氏父子(特别是曹丕)为中心,经常云集宴游,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回忆当时的盛况说:“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当时文风极盛,成一时风气。所以后人评价说“诗酒唱和领群雄,文人雅集开风气”。邺下之游,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后人仰慕七子同时,便又给魏晋时的七个人安上个竹林七贤。而其实,他们从未聚在一起。

 

金谷园之聚

时间:西晋

地点:洛阳

文人雅士:石崇、“金谷二十四友”

石崇,西晋时期文学家、大臣、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因建有一座别墅,金谷水贯注园中,故名之曰“金谷园”。金谷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而成,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是当时最美的花园。石崇曾在金谷园中召集文人聚会,与当时的文人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结成诗社,史称“金谷二十四友”。他们畅游园林,饮酒赋诗,并将所作结为诗集,石崇为其作《金谷诗序》(今已亡佚),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齐名。后人称这次聚会为: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文人雅聚。

 

兰亭集会

时间:东晋

地点:现浙江绍兴

文人雅士:王羲之、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人

在古代,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日为上巳日,如《荆楚岁时记》所载:“三月三日,土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举行修禊活动,目的是“临水以消灾”。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邀请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人到绍兴城外的兰亭修禊,组织“曲水流觞”活动,并各赋诗二首。后来王羲之将已成诗编为一辑:兰亭集。且应众人之邀,写了一篇324个字的序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兰亭集会”成为文坛风雅佳话,兰亭也成为中国书法的圣地。兰亭雅集中的作书,永和九年那次本是一种无意之举,即主人王羲之并非想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书法艺术,他只是用鼠须笔、蚕茧纸起草序文而已。然而,这篇序文手稿的书写,因艺术造诣空前绝后,而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有名气的经典之作。

 

西园雅集

时间:北宋

地点:现河南开封

文人雅士:王诜、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等

宋代,大文豪苏轼、黄庭坚、秦观、晁无咎等等,犹曾集会在王诜的西园。主友16人,加上侍姬、书僮,共22人。松桧梧竹,小桥流水,极园林之胜。宾主风雅,或写诗、或作画、或题石、或拨阮、或看书、或说经,极宴游之乐。李公麟以他首创的白描手法,用写实的方式,描绘当时聚会的情景,米芾题记,以记其盛会,史称“西园雅集”,并留下了名画《西园雅集图》,其素材供后代画家临摹不衰。

《西园雅集图》中,这些文人雅士风云际会,挥毫用墨,吟诗赋词,抚琴唱和,打坐问禅,衣着得体,动静自然,书童侍女,举止斯文,落落大方。不仅表现出不同阶层人物的共同特点,还画出了尊卑贵贱不同人物的个性和情态。后来米芾、杨士奇又都作了《西园雅集图记》。由于苏轼、苏辙、黄鲁直、李公麟、米芾等等都是千而年难遇的翰苑奇才,后人景仰之余,纷纷摹绘《西园雅集图》。著名画家马远、刘松年、赵孟\、钱舜举、唐寅、尤求、李士达、原济、丁观鹏等,都曾画过《西园雅集图》,以致“西园雅集图”成了人物画家的一个常见画题。

 

 

玉山雅集

时间:元末

地点:现江苏苏州一带

文人雅士:顾瑛、杨维桢、黄公望、倪瓒、王蒙、张渥、王冕、赵元等

昆山顾瑛的玉山草堂,是元末东南吴中地区有着极大影响的文人雅集活动,持续十多年,参与人数上百,以其诗酒风流的宴集唱和被《四库提要》赞为“文采风流,照映一世”。

玉山雅集与金谷、兰亭、西园雅集的区别是后者几乎都是官僚与贵族士大夫的雅集,非贵即显,而玉山之会是真正的文人之会,犹其是玉山主人顾瑛无论是读书习儒和广结朋友,他纯粹是出于兴趣爱好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无任何功利目的。

《草堂雅集》中所收的唱咏的诗人甚至达到80 人之多,这些诗人不单诗文曲赋,还兼书画琴棋诸艺,绘画中的元四家黄、倪、王三家先后都出入过玉山草堂,元末江南文人画家中的重要代表若张渥、王冕、赵元留下过诗书画合壁的佳作。据统计元诗中至正年间的元人诗作,有十分之一竟是至正十年之后的不长的时间里写于昆山的小小草堂“玉山佳处”,这不能不让人惊叹诗社雅集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竟陵八友

时间:南齐永明年间

地点:现湖北天门

文人雅士:箫子良、萧衍、沈约、谢I、王融、萧琛、范云、任P、陆垂。

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萧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I、王融、肖琛、范云、任P、陆垂并游焉,号曰‘八友’。”

这些人中,沈约、谢I、范云、都是一代文人,因而他们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他们将声律和对偶方面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上,所作诗平仄协调,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体裁短小,为格律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从“古体诗”到格律严谨的“近体诗”的过渡,称之“永明体”。

 

滕王阁宴

时间:唐代

地点:现江西南昌

文人雅士:阎伯屿、王勃等

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李元婴是李渊的幼子,李世民的弟弟,很有艺术才情。洪州牧阎伯屿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在场文人很多,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王勃做此文时才14岁。

 

都下雅集

时间:晚晴

地点:现北京南天宁寺、崇孝寺、慈仁寺等

文人雅士:陈衍、赵熙、胡思敬、江瀚、江庸等

清光绪三十三年开始,许多曾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离开京城的诗人才子纷纷北上,汇合于都下,在大清最后几年中,把时光都献给了诗歌。宣统二年,陈衍与赵熙、胡思敬、江瀚、江庸、曾习经、罗悖最、胡琳章等结成庚戌诗社;宣统三年,陈衍又与陈宝琛、郑孝胥、林纾、胡思敬、曾习经、温肃等结成辛亥诗社。每逢佳日良辰 ,两诗社的人就选择附近名胜,携茶点水果前往,游览燕谈,至暮方归。晚则集于酒楼或某人家中,开怀畅饮,赋诗纪游。下一次则汇交前集之诗,互相品评。诗社雅集至少进行过十余次。

上一篇:【雅艺】指尖、钻头下流淌的技艺--锔瓷

下一篇:【雅艺】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现代剪纸的承续与变异

X关注书院中国微信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