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艺】指尖、钻头下流淌的技艺--锔瓷-书院中国

新闻活动

首页 >> 新闻活动 >> 书院专题 >> 雅艺 >> 查看详情

【雅艺】指尖、钻头下流淌的技艺--锔瓷

浏览次数:2283次      更新时间:2015-10-09 22:12:00

 

多年前热映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章子怡饰演的女主角“我母亲”在给“我父亲”送派饭的时候,摔坏了自家的青花大碗,其后“我姥姥”请锔碗匠锔好了那只大碗……为了锔好这只饱含了深情的青花碗,据说导演在找锔碗匠时很费过一阵功夫。

“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这句俗语来源于传统瓷器修复——锔瓷。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自然就有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锔钉嵌住抓牢,使其恢复原样,既能再使用,又有观赏价值。
 

《清明上河图》中的锔瓷匠人

 

锔瓷起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最早见于宋代巨型手卷<<清明上河图>>中锔匠做活的一幕。这一行当,在民间被称作锢[gù]炉匠,最初是为谋生而产生的一门手艺。

 

锔瓷工具
 

古代民风朴素,以节俭为传统美德,若是餐具出现裂痕不忍丢弃,或不慎打破传家之宝,或有纪念性的陶瓷器,会请补瓷匠补瓷。明朝时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在《中国见闻札记》中对瓷器修补有这样的记载:锔补修复后的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开裂,而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
 

1962年山东锔瓷巧工王神手(《造办处》宫廷御用工匠)

 

而现代化制瓷业的快速发展,瓷器坏了一般不会去锔补修复,使得民间普通的锔活手艺无活可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儿时,尚能在大街上听见“锔锅锔碗锔大缸”的吆喝声,现在几乎消失。

  

当代锔瓷鬼才王振海,山东巧工王神手之孙

 

瓷器坚硬耐磨,可其致命弱点是易碎,每当一件瓷器破碎后,留着无用,弃之可惜,匠人们便开始琢磨如何将破碎的瓷器修补好;最终总结、规范出一套合理的锔瓷技艺,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独一无二的“金刚钻”和“锔钉”,继而便产生了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

 

 

 

锔补修复这一行当,曾形成了山东、河南、河北三大派,山东的金刚钻为皮钻,河南的金刚钻为弓钻,河北的金刚钻为砣钻。山东派的皮钻是由三条皮绳往反拉伸,旋转平稳,对钻头、瓷器都有保障。三大派的三种金刚钻,虽然形状不同,操作不同,但是钻头却是相同的,都是钻石或金刚钻,而且锔钉也大致相同,只是钉脚不同而已,锔瓷的过程也大致相同。  

 


金刚钻:明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第十卷《石部四》中明确提到金刚石和金刚钻,“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常见的金刚钻大约是长约10厘米,手工打造的铁钻杆,钻杆中部套着一节毛笔管粗细的竹子外套,外套的两端用铁箍,把竹外套和钻杆固定在一起,再在普通钻具的钻头部分用铜焊的方法,镶上一颗极小的钻石,由于瓷器的硬度非常高,除了钻石,各种金属钻头都无法在其上打孔钻眼,虽然镶上去的是工业级钻石,也足以使锔匠的身价倍增。
 

到了清朝乾隆盛世时期,在三大派的基础上又分为两大类,即:常活,就叫粗活,纯为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的锔瓷修复粗活,通常被称作锔盆、锔碗、锯大缸的锢炉匠,所用的工具金刚钻、锔钉都比较大、粗糙、单一、是清一色的铁钉。而另一类则是经过艺术加工专为达官贵族享乐而服务的锔瓷细活,即:行活,也叫秀活。所用的工具金刚钻小巧精致,锔钉完全用民间绝活锻铜工艺加工而成,美妙绝伦,有花钉、素钉、金钉、银钉、铜钉、豆钉、米钉、砂钉。
 



大小锔子:锔子即为修补用锔钉

 

自从有了“锔活秀”,锔瓷行当在古董、古玩行里有了一席之地,由被动修补而转为主动作秀,由单一的锔补转为锔补修复,嵌饰做件,镶包配饰等风格特异的一门绝活技艺,成为古董、古玩行里古旧老瓷器作秀的一门专业行当,作秀锔匠的名声也随之大振。

  

【锔瓷工艺记录】 

 剪好的锔钉 
 

 给锔钉塑形  
 

手工剪铜板

 

给老铜板高温反复退火  
 

传统锻铜工艺  
 

给锻制好的梅花修剪边 
 

细修梅花边缘  
 

给瓷器打眼的金刚钻中的弓子钻 
 

金刚钻中的皮绳钻

 

简单的工具,复杂的工序。

 

没错,即使是破损成这样,也可以修复的滴水不漏。

 

随着历史的改变、战争的硝烟四起,“锔活秀”再也秀不起来了,锔瓷这一行当也随之萧条下来了。到了当代,传统文化开始复兴,人们又开始在琴棋书画茶酒香花中体味自己的精神世界,于是常用或家传的瓷器、紫砂器具损坏之后会找到锔瓷匠人进行修复。很多时候,锯瓷不只是修补瓷器,还成为了一个纽带,把瓷器与传承的情感又一次联结起来。

 

锔本无言尚能语

艺本无限更有情

上一篇:【雅艺】东方物语---书法线条艺术的百转千回

下一篇:【雅艺】那些年,你所不知的文人雅集

X关注书院中国微信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