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书院中国

新闻活动

首页 >> 新闻活动 >> 书院专题 >> 知时节 >> 查看详情

立夏

浏览次数:1643次      更新时间:2015-05-05 11:48:00

 

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F天,冬为上天。---《尔雅·释天》

 

春归,暑至,栀子生苞,桔花零落,樱桃映红,青梅涩口,万物进入茂盛生长的季节。在先民们视之极为重要的日子里,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年景收成基本成定局,故农谚有着“立夏看夏”之说。古代的君王们在此时,出城迎夏,迎夏的日子便是立夏日。

 

立夏三候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蝼蝈鸣

《逸周书》曰:“立夏之日,蝼蝈鸣”,又曰:“蝼蝈不鸣,水潦淫漫”。 

蝼蝈是什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记录:“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P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 

然而,按东汉郑玄的解释,“蝼蝈”为蛙类。立夏鸣据说是一种色褐黑的蛙。现代的专家也有人认为即蛙也。蛙在阳历的4月底5月初开始鸣叫,《十二月七十二候歌》中也说“立夏四月始相争,知他蝼蝈为谁鸣”。


 

 

蚯蚓出


蚯蚓,即地龙也。《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立夏时,蚯蚓出,麦子麦芒生,昼夜灌浆忙,又是好收成。雨后的蚯蚓感知温暖而出,乡间农物日日攀长,这一切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王瓜生
 

 王瓜,又名“土瓜”,王瓜色赤,阳之盛也。鸦喜食之,故称“老鸦瓜”,非黄瓜。

 

《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


 

白居易《樱桃歌》

莹惑晶华赤,醍醐气味真。
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烧人。
琼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匀。
 

在南方,有着“立夏见三新”、“立夏尝八新”的谚语。 
“三新”指的是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
“八新”则为樱桃、新笋、新花、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

 樱桃,是诗人们眼中的“美人”,娇艳不可方物,更带着些我见犹怜的古典与妩媚。《忆江南》中记载:“苏州好,新夏食樱桃。异种旧传崖蜜胜,浅红新样口脂娇。小核味偏饶。”立夏时日,樱桃味美多汁,细下品尝,让人满口生津,不带有一丝让人吃不消的甜腻。樱桃的美味在传统的佳肴之中,哪怕只作为点缀,也可增色不少。
 


立夏,清明风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清新温暖的东南风。


人们也许会奇怪,为何立夏为清明风?《淮南子·天文训》中这样记述:冬至45天后,立春条风至,条风是东北风,引万物出。条风45天后春分明庶风至,明庶风是东风,表明众物尽出。明庶风再45天后才是清明风至。按这个时间计算,清明风对应便是立夏。


 

旧时,人们有着门悬皂荚风俗,据《云南通志》载,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荚枝、红花于户,以厌祟;围灰墙脚以避蛇”。皂荚状若刀形,称为“悬刀”,相传可以吓跑鬼怪。立夏厌祟,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含有黑()、红()既济之义,将之当做厌祟之物,也用于除秽驱邪。

上一篇:小满

下一篇:谷雨

X关注书院中国微信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