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 | 他被称为“中国式梵高”
——这次想写一下徐渭。
——你为啥想写他,你又不懂书画。
——徐渭不只是画家书法家啊。我觉得头衔那么多的人,一生中必定是有很多东西可以记一笔的。
——只是因为这样?
——呃……
说是写,其实还是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的居多。你说徐渭,有那么一个“云水天长”一般的名字,他怎么就那么落魄与癫狂,此人也真是一个拿痛苦浇灌自己的奇葩。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实堪嗟叹!”这是王长安先生概括徐渭的人生经历时所作的一首十字歌。简单数字,独特一生,落魄狷狂,斑斑血泪。他自己写诗说:天下事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他被称为“中国式梵高”,他的苦难与狂狷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徐渭
1521年—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诗人、散文家、戏剧家、书法家、画家、军事家、杀人犯、行为艺术家。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他三个月大时父亲病故。
四岁时,二嫂杨氏去世,他能够像大人一样迎送吊丧宾客。
十岁时,家道中落,生母被遣散出门,仅仅十岁的他与逃跑的仆人对簿公堂。
十四岁,嫡母去世。
二十岁,入赘潘家。
二十一岁,二哥去世。
二十五岁,大哥徐淮去世,家产被无赖霸占。
二十六岁,妻子潘氏去世。
四十一岁之前的八次乡试初复试皆不中。
四十五岁时,他因担心受胡宗宪案件牵连入狱而精神高度紧张抑郁以至神经错乱,数次自杀未死。
四十六岁时,又娶小妇,因疑她与外人通奸而杀之,遂入狱。
四十八岁时,生母病故,短期出狱办理丧事。
五十三岁时,万历皇帝改元大赦,在张天复、张元忭父子帮助下出狱。
六十一岁,心情抑郁旧病复发。
六十九岁,醉酒跌伤肩骨,卧床不起。
七十三岁,贫病交加而死。
他死前写有《畸谱》,记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看徐渭简单的年谱,会忍不住感叹,一个人的生命中,集中了如此多的苦痛不堪,生是一生,悲凉却是无尽。他的诗文书画,观之便有勃勃不可磨灭的气概,又有英雄失路立脚无门的悲痛。
观其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
袁宏道对徐渭的诗有一段精彩的评述:“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其所见山奔海立。如寡妇之夜泣,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愤。”徐文长的散文,以《自为墓志铭》一篇最为出色。
观其画,浓淡徐疾,纵横淋漓。
我墨写我意,那纸上的墨就是他外化的激荡、清和、不羁、寂寞、桀骜,不求人解,唯其自尚。他在单一的墨色中把人生的疾苦简约掉,纵人间有万千苦楚,他一笔下去,就是勾销。痛苦经不起工笔细绘,只有写意,大写意,块垒郁结,在墨迹中淋漓,泪不能洗的,泼墨来洗。
徐渭《梅花图》局部
观其书,气势磅礴,“书法第一”。
徐渭的书法和明代早期书坛沉闷的气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难看懂,用笔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己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题画跋语》
观其戏,四声猿,泪满裳。
《四声猿》是徐渭的戏剧作品,在中国戏剧史上猿声不绝。《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见了《四声猿》,说恨不得把徐渭的舌头拔掉,这是明朝人夸奖人的套路,《四声猿》说得比唱还好听,让其他人怎么开口?
现在声名显赫的徐渭,在当初却并不著名。明朝“公安派”的文学首领袁中郎,写有《徐文长传》,文长,是徐渭的字,徐渭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号或者说笔名。袁中郎有一次在朋友家偶然见到徐渭的诗,不免感叹:
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72岁的徐渭在自己破旧的小屋中离开人世,身下是杂乱无章的稻草。门外,是那副流传千古的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他曾在胡宗宪幕府工作,虽痛恨当时大宦官严嵩,但由于胡宗宪依附于严嵩,徐渭不得不被迫写了许多吹捧严嵩的文字。之后严嵩被免职,胡宗宪也被捕入狱,徐渭也失业了。虽然在幕府期间有诸多不如意,但这是徐渭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此时,徐渭已经43岁,生计没有着落,又因为不肯为礼部尚书李春芳撰写以邀宠为目的的“青词”,受到威胁。此时诸事不顺,精神上的痛苦愈演愈烈,竟使他发狂自杀。虽然屡次自杀未遂,但徐渭的“心疾”似乎并未缓解。这也就酿成了杀妻惨案。
41岁时,徐渭在杭州迎娶张氏为继室。这次婚姻,徐渭竟然把妻子杀掉了。有关他杀妻的原因,众说纷纭。到了晚年,他自作《畸谱》,提及杀妻之事,简略记载说:“病易,杀张下狱。”“易”即“癔”,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精神病,意思是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杀死了妻子。他大概是幻视,老看见他的继室张氏床头有一个男人出没,他一腔愤怒满腹嫉妒,拿起砚台一砸,竟然一砸就砸死了。这方砚台后来还在拍卖会上出现过,血沁在石头里,像朵黑桃花。
徐渭杀妻,最初被判为死刑。经亲朋好友多方营救,直到万历元年(1573年)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才重新获得自由。这时,徐渭已经整整坐了7年牢。
徐渭晚年以卖画为生,但从不为当政官僚作画,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
对于徐渭
齐白石曾经说过: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文学家袁宏道看到他的文字,惊为“明朝第一” 。
汤显祖读过杂剧《四声猿》后认为是“词场飞将” 。
明末张岱说他的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 。
清代郑板桥曾刻印一枚,自称是“青藤门下牛马走”。
漫漫长河中,徐渭以极其悲苦的方式,把他对艺术的感知和人生体悟留给了后世。且看他写的对联:
乐断难顿,得乐时零碎乐些。
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
是否只有苦,才能在被煎熬被磨砺之后,煅烧出精品,然后在痛苦的废墟上开出一朵朵奇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不朽。然而,试问今人,谁又愿意生时潦倒,死时不朽?
如果徐渭泉下有知,问他,也不知他愿不愿意。
这样一个人,书画诗文我是看不懂了,好在能有戏演,让我看看他在痛苦与挣扎里开出的一朵花。
12月9号10号晚上,北京繁星戏剧村有小剧场实验昆剧《四声猿·翠乡梦》,脱胎于徐渭《四声猿》中《翠乡梦》一出,传统与当代,心学与禅宗,真实与荒诞,佛性与人性……票已买,到时候去看。
好了昆曲推荐完了,又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所以知道我为什么要写徐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