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丨“婴戏图”告诉你古代的儿童都玩什么|书院中国 六一丨“婴戏图”告诉你古代的儿童都玩什么|书院中国

六一丨“婴戏图”告诉你古代的儿童都玩什么

浏览:2704次发布时间:2016-06-11 14:59:00

今天,是专属于小朋友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在此祝各位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如今的儿童娱乐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有琳琅满目的商品玩具,有高科技的电子产品,有充满童话气息的主题游乐园,也有丰富多彩的少儿节目。而科技水平相对低下的古代,小朋友都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以“婴戏图”为例,观一观古代儿童的娱乐活动。
 

 

婴戏图又称“戏婴图”,主要是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一种,因以孩童为主要描绘对象,所以画面形态多充满童趣。婴戏题材较早出现于瓷器上,后来在传统绘画中也只是作为陪衬角色。直到宋代,婴孩才成为人物画的主角,宋朝也因此成为婴戏题材画作的黄金时期。现如今,婴戏图除了为中国绘画提供重要的艺术价值之外,由于其对古代儿童生活图景的纪录,也成为现代人了解古时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

苏汉臣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婴戏题材的画家之一,其笔触细腻逼真,生动传神。上图即苏汉臣的代表作之一——《秋庭婴戏图》,描绘的是姐弟两人的游戏情景。庭院中,姊弟二人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推枣磨”,就是用三颗枣子制成,选一枚较大的枣子,下插三根细棍作磨台,将上半部分的枣肉削去,露出枣核尖。另外用一条长竹片两头各插一枚枣子,保持两头的枣子同样重,把竹条放到枣核尖上,找到平衡点后就可以轻推转动。

位于画面后方的圆几中央显眼位置放的为转盘,这种转盘一根细棍立在圆盘中,两头作人马造型,聚成这种玩具蕴含祈求“人马平安”的寓意。华中的转盘附可供游戏者下注的圆画纸牌,转针停止在哪格,相应的游戏者得到不同的奖罚。

 

明 夏葵 婴戏图

 

夏葵,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廷晖,钱塘(今杭州)人。画山水、人物师法戴进。传世作品有《雪夜访戴图》和《婴戏图》。

《婴戏图》,名为“婴”,实际是“孩”。画面上的儿童或玩耍,或嬉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还有和生肖图案、各种吉祥器物、儿童游戏结合的。象征着多子多福,生活美满。百多个幼童济济一堂的画面,则寓意着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意味。

苏汉臣所作的《蕉荫击球图》,庭院内奇巧的湖石突兀而立,其后隐现茂盛的芭蕉数从。石前的少妇正与身旁的女子专注地观看儿童子玩槌球游戏,一童手持木拍正欲坐地击球,另一童子则向他急急地喊话。球类运动不仅在现代受大人小孩的喜爱,在古代,也是男孩子钟爱的娱乐方式之一,在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中,就曾描绘一群孩童冬日蹴鞠的游戏场景。

《灌佛戏婴图》表现的就是浴佛节的习俗。相传夏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诵经,以各香浸水灌洗释迦之太子诞生像,纪念佛之诞生,称为浴佛节。画中的几个孩童正模仿大人对着神像进行叩拜,颇有几分“过家家”的意味在里边。

南宋著名的宫廷画家刘松年所绘的《傀儡婴戏图》,描绘的是三个孩子兴致勃勃地耍玩 “悬丝傀儡”的情景。“悬丝傀儡”即是现代广泛流传的提线木偶的前身,画中,一名稍长些的孩子站在自搭的舞台后双手提线操纵木偶,边演边说,手舞足蹈,一名孩子在旁边击鼓为点,另一人打响板伴奏,还有一名孩童年龄稍小些,就在台下津津有味地观看,边看还边指指点点进行评论。

 

清 焦秉贞 百子团圆图 局部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竹马是古代儿童游戏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玩具。典型的式样是以竹竿为材料,一端安放马头模型,有时另一端装轮子,孩子跨立上面,假作骑马。清代画家焦秉贞在其《百子团圆图》中便清楚地描绘出了这一玩具。

“杨柳活,抽陀螺;杨柳青,放空钟;杨柳枯,踢毽子;杨柳发芽打拢子。”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道出了具有明显节令特点的一些儿童户外活动。这些少儿游戏,受民俗和节令的制约,多多少少能体现出节日特点。孩童手持花灯一般表现的为元宵节的嬉戏情景,而出现龙舟图案或斗草情形时多与端午节相关。

理学思想的盛行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也深刻地渗入了儿童游戏。除了上述以“动”为主的娱乐方式外,中国古代儿童游戏表现出较强的“重德”和“重文”倾向,琴棋书画等活动也是婴戏图中的主要题材。苏汉臣在其《长春百子图》中对孩童的琴棋书画活动都有专门的描绘。

除了上述几种游戏方式外,我们如今还会玩的一些游戏在古代也是婴戏图里的常见情形。在焦秉贞的《百子团圆图》中对荡秋千、放风筝、踢毽子、堆雪人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礼记•学记》中写道:“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学习时就努力进修,休息时就尽情游乐,将游戏视为学习之余放松、休息的基本方式。而崔学古在《幼训》中明确指出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优而游之,使自得之,自然慧性日开,生机日活。”认为要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游戏则是最主要的手段。

 

宋 苏汉臣 百子嬉春图

 

中国的民间游戏其实充盈着大量的民族文化内涵,对于儿童来说,民间游戏是他们接触和学习本民族文化、认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的重要途径。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的大朋友不妨带着小朋友们到户外踢踢毽子、放放风筝、荡荡秋千,过一个传统气息浓厚的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