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品茶的游戏---台湾茶人解致璋倾情著作《茶香流动》|书院中国 【荐书】品茶的游戏---台湾茶人解致璋倾情著作《茶香流动》|书院中国

【荐书】品茶的游戏---台湾茶人解致璋倾情著作《茶香流动》

浏览:2978次发布时间:2015-09-09 16:12:00

 

【编辑推荐】

本书是茶人解致璋二十年实践探索台湾乌龙茶品饮美学的心得笔记,由摄影家廖东坤等人掌镜,平面设计家霍荣龄美术规划,历时三年制作完成。作者深富中国艺术素养,不管是谈空间茶席、说茶器茶仪、论品茶生活、爬梳饮茶的流变………,书法、绘画、园林、禅学等艺术与哲学观点穿梭交融,灵光处处令人惊喜共鸣,而其文字亦简约纯致,耐人咀嚼。书中百帧茶席影像,涵概了季节的变化、晨昏的光影、晴雨的不同纪录,搭配诗词禅语,更是意象丰富,细腻动人,令人悠然神往。

这不是一本饮茶的工具书,书中没有绝对性的数字与步骤,但对于品茶这个结合了多重领域的生活艺术,却有精彩的演绎与分享,为台湾的乌龙茶道展现出独到的美感视野。作者邀请大家,在生活中展开茶的五感之旅,藉由空间的塑造、茶席的布置、茶具的选择与搭配、泡茶的过程及品茶的体会,培养观照自我,从容自在的定静气度,感受分享的愉悦。

一杯茶是静心的源头、是生命的滋味、是光阴的流转、是创造的游戏。一席茶是洞见的入口,是台湾与世界的心灵对话,当我们开始这样的旅程,视野也将更加的辽阔与自在………




【作者简介】

解致璋,曾任台北春之艺廊展览企划及艺术书房经理。曾开设清香斋茶屋及清香书院。现从事台湾乌龙茶道的教学。

1988年,解致璋于繁华的台北东区隐巷中开设清香斋茶屋,以静谧幽雅的空间氛围,为己为人打造出十丈红尘中的一片清静,不但是许多文人雅士的约聚之地,更有无数国外媒体专程来台采访报导。1993年,在经营清香斋行有余力之时,创办清香书院,邀请专家、教授、艺术家,广开人文、艺术乃至自然生态课程,期以民间讲学之精神深化台湾文化厚度,成为当时极具特色的学习空间。近年来,清香斋转型为茶道教室,解致璋以开放性、创造性和体会性的教学方式,研究发展台湾的工夫茶,改进心法,注入传统艺术精神,逐步建构出台湾乌龙茶的品茶美学。

她是台湾最早将环境与茶席结合起来的茶人,每年一次在户外园林的茶席都会成为当地茶人期待的盛会。此外,她致力于茶艺的传播,足迹遍及台湾各地、日本京都、加拿大温哥华,以及中国的苏州、上海、无锡、杭州等地。

 

【图书目录】

无由

游于艺

静心泡茶

【集一】

品茶的环境

茶席

茶具的选择与搭配

宜兴紫砂壶

壶承

盖置

茶杯

杯托

盖杯

茶盅

茶则

茶匙

小茶罐

茶盘

茶巾

洁方

水方

煮水壶&茶炉

茶花

花器

茶点心

榭篮

【集二】

品茶

泡茶的三要素

泡茶用水

煮水

浸泡的时间

好喝的感觉

自己喜爱的口味

神秘的平衡点

茶味的浓淡

喉韵

洞见的入口

茶有真味

【集三】

无穷出清新

饮茶的流变

唐/煮茶

宋/点茶

明/泡茶

工夫茶

茶的起源

茶叶的分类

乌龙茶的制造工序

买茶

茶叶的香气与滋味

茶叶的保存

台湾茶叶的故事

后记: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图书鉴赏】

解致璋:她从茶道中找到自由


从二十年前第一次接触茶,到现在专注于茶道教学,解致璋体会到,喝茶洗杯这再简单不过的事,却蕴涵了极不凡的生命意义。

 

饮茶,普通生活也有奥妙
 

「茶道,对我来说是生活的艺术,也是种自由的游戏。」茶人解致璋说,「茶道的真诚表现在茶汤的美味中,气韵生动的茶汤能安慰忙碌的心灵。茶道让人解除疲劳,让身心得到休息。」

从事茶道而闻名的解致璋,第一次接触茶,是二十年前的事。她曾经营「清香斋」,除了开店,也教茶道,结合艺术与商业。她说:「挑柴担水,莫非是禅。」每天学习洗杯子与洗厕所,是同样的心情,试着从小事体会简单的感动。

五年前,她「想把事情做得更好」,而放弃经营许久的心血。虽然大家反对,但她知道,自己只想过简单生活,「想做什么,就可达成的心情,很美好。」一个渴望简单的念头,让她结束「清香斋」。现在她专职于茶道教学,在一方小天地里,更能享受「茶的自由与开阔」。

解致璋表示,其实「饮茶是一般人的生活;不像跳舞或弹琴,还需要一点天份。」端起一杯茶,无论品或闻,都是培养味觉与嗅觉,在每个人生活中都会碰触到,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如此简单,如此奥妙。

 

好茶,香清甘活面面俱到

 

好茶的韵味像音乐。解致璋说,茶有「香、清、甘、活」四大特点。香最迷人,也是最先欣赏到的特质。茶有汤面香、入口香、穿鼻香与杯底香。从嗅觉开始,入口后从口腔、喉间慢慢回到鼻腔,香气萦绕。再闻闻杯底的气味,例如,佛手的冷香持久,似乎黏在杯底,可维持三天。

「茶性洁,因此容易吸附异味,制茶过程必须费心思,才能维持茶的清香。」茶香要清,不能有浊、焦之味;茶汤要清,表面透亮有光泽;茶味要清,能让你有自由联想,不会不舒服。

追求「回甘」是许多人对茶的要求,但她认为,「不苦不涩不是茶」。当茶的浓度高、苦涩高,回甘滋味也强。活,是入口茶味从喉间到鼻腔灵巧窜动,喝完的余韵如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人意想不到。



 

泡茶,空间摆设转换心情
 

「有好布置,才有好心情。」除了一壶好茶,解致璋也讲究品茶的环境。营造空间可以很丰富,整合成有情感的氛围。也能很简单,随着季节转换、当时的心情或来访客人的特质而布置。

一个人喝茶也能藉空间气氛的转换,给自己不同的心情。解致璋认为,泡茶前可先清扫环境,藉收拾杂物整理心绪。找一个茶席的好位置,建议选在有景色的地方。

茶巾色彩可用不同材质与颜色,变化空间的层次。再把茶具摆在顺手的位置,让茶具有前后、高低、疏密的趣味,使泡茶动作更加行云流水、有节奏感。也可在茶席上插点花,「让花木的色彩与线条融入茶席中,与茶具合为整体和谐的画意。」
 

「茶席,以茶具为核心。」如何挑选好茶具?她建议,喜欢之外,任何杯子都可以尝试。别光看外表,也必须考虑是否顺手。对初学者来说,紫砂壶介于陶瓷与玻璃间,比较容易表现茶的多样性。对玩家来说,只要愿意下功夫,任何茶具都不会局限茶的可能。

泡茶时,最好「让自己的心沉静融入流动的过程」,把煮水、放茶叶看似小事的每个动作合而为一。泡一杯、喝一杯,从容品尝「茶汤的香气与味道」,灵活反应「每个细节对茶的影响」。所谓「品味,就从味觉开始。」在茶道中找到「单纯满足的生活,与生活中不凡的美感。」如此,便能让「清香继续流动」于生活中。

 

泡茶的这份功夫,是养出来的,“要学习静,不要杂念纷飞,不要分心,一步一步来,静一点,再静一点,再静一点,日积月累会就有一种转变发生。”

“环境的温度变了,泡茶的节奏也要改变。这个技术是活的,也不是一天可以养成的。”

“在开心的氛围里,学习效果是最好的。美,是填不进去的。我用发现的方式、探索的方式,去引导。这个美不是做给人家看,而是做给自己看的,我关切的是真正的成长。”

“一个好的茶席,首先要有好的茶、好的水、好的茶器,还要有好的茶人。只有好的茶人才能泡出好的茶来。同时要有好的环境。如果别的条件都具备,这个泡茶的人却完全不解风情,那也是暴殄天物。”
 

 “清香斋”,出自陆游的诗句,“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解致璋喜欢这句话,就用来命名茶空间。

在城市里,找一个空间去寄托情怀,“挑柴担水,莫非是禅”,每天扫地、洗杯子、洗厕所、泡茶、喝茶,纯粹是安顿自己身心的一个空间,为自己而做。

茶席,就是人们生活里头喝茶的一个氛围,一个空间。“它可以很简单,就是一把壶,一个茶盅,一个杯,也可以连茶盅都没有。”

“我觉得不能因为美感而牺牲功能,很多人是从视觉上来喝茶,他摆的茶席看起来很美,用起来不顺手。”

清香斋里有很多盆栽。一些飞鸟衔来或是不知道哪里飞来的种子,掉下去长出来另一种植物,“我就顺着它,哪个好就留哪一个,不好的就把它修掉。这是我心中的画,心中的花园”。

“茶道这个‘道’字,在我的心目中,是道艺一体的‘道’,‘志于道,游于艺’,骨子里头有一个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