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冬之极也。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来到南回归线,之后逐渐北移。冬至昼最短,此时北京的白昼缩短为9小时20分。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说文解字 冬 至
dong 冬

“冬”字,小篆写为,《说文解字》谓:“冬,四时尽也。从从夂。夂,古文终字”。夂就是甲骨文的,即“终”字。冬是个形声字,读冰,表形;夂为声。《说文》还说“古文冬从日”,这个写法已由出土的战国时期楚文字《老子》竹简所证明——“豫乎若冬涉川”的“冬”就写成
。
zhi 至

“至”字,小篆为。甲骨文为,是个会意字:上为一枝倒过来的箭(象形的矢字),下面一横表示地面或鹄的,表意为射到目标的箭,意为“来到、到达”。在冬至这个词语里,“至”为极之意。《国语·越语下》:“阳至而阴,阴至而阳。”韦昭注:“至,谓极也。”
= 文字启示录=
冬至,阴极致,阳始生,
从这一天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冬至又是古代重要的节日,亦称冬节、长至节。
“冬至大于年”,谚云“冬至饺子夏至面”,
这一天大江南北按习俗都会
吃水饺、汤圆,或喝羊肉汤,
度过白昼极短的一天,
以期“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