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访茶仙

浏览:1352次发布时间:2015-08-18 17:02:55

世间没有一种饮料,像茶对于中国人这样不可或缺。世间没有一种茶,像大红袍般有着这许多的故事和传奇。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因茶而生,以茶为伴。他们,叫做茶人。我们此次的行程,将与美丽的茶人骆小妹一起,到大红袍的产地武夷山,寻访藏在心里许久的茶香。

 

 

【美丽的茶人 • 小妹】
 

骆小妹,“大红袍手工制茶技艺”第三代传人,国务院礼宾茶叶品鉴专家。优雅,平和,纯净,是小妹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小妹出生于福建南平武夷山,因祖辈一直从事茶叶生产与经营,自幼受家庭熏陶,成年后酷爱茶叶与茶艺。2003年在武夷山茶艺学校就读茶叶生产加工及品鉴,获得职业技能后曾在武夷山、厦门、福州、广州、杭州、北京等各大城市从事茶叶文化推广与茶艺指导。2008年通过国家评茶员职业资格认证。

 

 

为了继续提高茶叶品鉴技能,小妹又拜师于当代“大红袍之父”陈德华之高徒、武夷山茶科所所长陈思齐先生,使茶叶理论与专业技能又得到大幅提高。曾多次担任各类斗茶赛、茶艺表演活动评委,同时从事茶叶文化推广与教学活动。2012年自己创办观岩茶业、茶文化工作室,在更高层面从事茶叶及茶文化研究与推广工作,2014年被评为国务院国宾礼茶叶品鉴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寻访大红袍,首先要去拜访有着“大红袍之父”之称的陈德华老先生,也就是小妹的师公。“师公不爱说话,就爱做事。”小妹告诉我们。

 

【传说中的“大红袍之父”】
 

花白的头发,清癯的面容,陈德华老先生静静地坐在茶案前,像一杯武夷岩茶,清雅悠远……

 

 

老先生一面泡茶,一面为我们讲起他与大红袍的缘分。

 

 

他的故事太多了,从业界到民间,陈德华都被尊称为“大红袍之父”。他对大红袍的贡献,远远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位制茶人。他从事武夷岩茶名枞品种的研究长达四十余载,尤其对大红袍的剪枝繁育与制作技艺做出了决定性的杰出贡献,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他第一个无性繁殖培育成功“正本”大红袍茶树;第一个研制成功大红袍商品茶;第一个恢复传统武夷龙团凤饼紧压茶,制成大红袍茶砖……他开启了大红袍一个全新的时代,成为现代大红袍价值纪录的开创者与引领者。由他焙制的特级大红袍多次以10万元以上的价格拍出,其亲制的一款60克重的“大红袍”更拍出56万元高价。

 

 

“我从来不反对机械化做茶”,他说,机械制茶有着手工难以比拟的优势,如机械炒茶远比人工均匀。但作为茶人,必须懂得手工制茶,能够手工制茶,才能在机器制茶中更好地掌握火候,做出真正的好茶,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茶人。

 

 

“武夷岩茶的制作理念是茶界公认最好的。”陈德华告诉我们,虽然茶厂普遍引进机械做茶,其原理其实和传统手工做茶没有两样,人们正是在研究借鉴手工做茶的科学性,摒弃改良其不合理环节后,才设计出精密的机器,最终做出顶级好茶来。今天的机器远没达到可以完全取代手工的程度,仅从这个方面考虑,保留手工做茶的技艺就很有意义。

 

 

“我曾经做过大红袍母树的茶叶,这一辈子知足了!”对于陈德华而言,做茶是一种享受,看到珍贵品种,自己都忍不住想去做一下,看着这些茶叶变成清香四溢的绝顶好茶,内心的满足便无法形容。“作为传承人,我很希望我们老祖宗做茶的艺术能代代相传。”

 

 

陈德华现在71岁,但他像一株老茶树一样,仍在不断散发新香,更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徒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茶科所不断有新人来跟着陈德华学做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不懈努力,这些人或自己创办企业或到机关任职,在各个与茶相关的领域中做出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其中有一位徒弟,几十年来远离名利与纷扰,坚持默默地钻研制茶工艺,他就是陈德华的大弟子,陈思齐。

 

【他一直默默坚守】
 

陈思齐曾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母树大红袍的无性繁殖、培育并主持申报了“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

 

 

多年来,陈思齐一直坚持对大红袍制作技艺的研究与传承,包括大红袍的种植和制作技艺,在茶叶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他将陈德华老师从省茶科所引种回来的大红袍(奇丹)进行区域实验和大面积的推广,从当初的几棵茶苗发展到上万亩的茶园。

 

 

“师父做茶非常辛苦”,小妹说。长期辛苦的工作,让陈思齐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但即使在养病期间,他仍然带领着徒弟们从事着茶艺的研究。他曾数次深入云南茶产区,帮忙当地茶农利用天然的千年老茶树制作出了高品质的茶产品,让小山村的茶走入了千家万户。

 

 

做茶是件极其辛苦的事情,武夷山山高路长,采茶人必须赶在露水干了之后的那一刻抢摘茶叶,并迅速运到山下晾晒。茶叶下山晾晒之后,还有摇青、炒茶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折腾十几个小时,茶叶是老是嫩、天气是阴是晴、湿度是高是低,对做茶人的技术要求极高。

 

 

即便如此,在几十年的做茶生涯中,像老师陈德华一样,陈思齐一直坚持研究制茶技术,改良制茶机械,以及许许多多其他制茶相关的事。令人敬佩的茶人必定会做出令人敬佩的好茶。小妹一直秉承着师父的言传身教,认真对待每一片“树叶”。

 

 

在过于喧嚣和浮躁当下,还有着像陈德华、陈思齐、骆小妹师徒三代一样的茶人,如此谦虚清爽,认真做茶,认真做人。既有知识,又勇于实践。不求功名利禄升官发财,不慕高堂华屋锦衣美食,不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緑。他们在守护着茶,更像是守护着生活。

 

 

在这里,在大红袍的故乡武夷,走访茶山,拜访茶人,我们仿佛明白了为什么茶是“一种沟通天地的生命”。这里的空气中有茶香,静心品味,滋味醇厚,既有岩石之气息,又有兰花之馨香,袅袅清香良久不散,韵味无穷。让我们向如茶花般洁白纯净的茶人致敬,向醇厚恬淡的人生致敬!